来源:审计署网站
低廉的货品和劳动力吸引了全球各类企业进入中国,建立制造业基地,这些企业,从家具生产商到电子元件制造企业,无所不包。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世界级的制造业工厂,依赖的不仅仅是成本结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卓越的HR基础。 近日,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DDI(智睿企业咨询公司)和MPI(美国制造业绩效研究所)对中国涵盖所有行业的1000家工厂进行了调研,有406家工厂回答了其提供的包括100余个问题的4页调查问卷,调研结果与美国制造业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起形成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拥有卓越HR管理经验的制造业工厂不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制造业工厂虽然投入巨大的成本,在一些方面仍然有投入产出之间的差异。
培训花费高收效不大
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制造业将销售收入的72%用于加大固定设备投资,美国为53%;同年中国制造业将销售收入的5%投资于信息技术,而美国为1.4%;在员工培训方面,27%的中国制造业每年提供员工的培训时间多于40小时,美国是11%。
在中国,那些“有点效果”的培训项目使得工厂在平均的培训花费上占劳动力预算的5%,而那些拥有“非常有效”的项目的工厂花费比例为8%,无项目的工厂花费了劳动力的1.5%,而拥有“无效果”项目的工厂比例只有4%。DDI表示,由于这些工厂为了保持竞争力而不断地引进新的制造工艺、信息技术和设备,它们发现,拥有足够资金支持员工进行培训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但是,在培训上的大量投资并没有给工厂带来大幅度的业绩提升,整体来看,培训投资超过劳动力预算5%的工厂可以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为20%,而投资达到或者不到5%的工厂这一数字为19.1%。再细分来看,超过5%的工厂中,民营企业仅提高2%,国有企业仅提高3%。
劳动力成本低却不是长期竞争优势
调查显示,中国总的劳动力成本占销售成本的25%,高于美国工厂的20%,但美国的日常管理成本为27%,高于中国的数据20%。
劳动力成本占销售成本份额较高特别体现在国有工厂和民营工厂中,在这些工厂里,人们习惯于使用人力而不是使用设备、技术或者改善流程来解决问题,合资或者外资企业的数字是20%,原因在于它们的HR管理方式更多的是来源于西方,因此数字显示其更接近于西方特别是美国工厂的做法。
但是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留住员工的可能性更大。这一点注重尤其体现在国有和民营的工厂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流动率为5%,合资和外资企业的流动率为10%,美国工厂的流动率则达到了12.6%之多。
投资回报之间有差异
DDI的调查特别从六个方面对制造业工厂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检验。其中包括招聘和雇佣,绩效管理,员工发展与培训,领导者及主管的发展和培训,团队建设,安全与健康。绝大部分工厂表示,它们采纳了这些项目,调查显示,这个比例高于美国工厂,而同时,在实施这些项目的工厂里,认为“非常有效”的工厂比例均超过20%,在安全与健康上,中国工厂认为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效占到了40%。
中国的工厂将安全与健康作为首要任务,与美国一样。但是美国的结果比中国要好,美国的安全项目有54%被评定为非常有效。DDI认为,这可能与美国对工作场所的管理更为严格有关。
DDI的数据显示,38%的卓越HR工厂在过去三年降低了制造成本,而没有全套HR项目的工厂有39%。 (王立伟)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