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联合重组能否“浴火重生”,地方政府是关键一环。
    一位专门给城商行做重组财务顾问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抱怨,操作过程中诸多决策都要地方政府说了算。 在某些地方,行政干预大大影响了重组的效率。原本市场化的商业行为,被历史遗留的种种利益之争拖累,以至纠缠其中,停滞不前。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重组中必然要扮演重要角色。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组建以来,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展到117家。资产总额从不足5000亿元壮大到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从34%下降到10%以下;资本充足率从负数增加到2.7%。其中地方财政为弥补城商行资金的缺口,作了很大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城商行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基本上由原来各地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成,和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地方政府往往是城商行的大股东,在重组过程中带有行政色彩的干预自然就难以避免了。
    时下城商行的改制,初衷是为了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地方行政干预下金融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局面。
    事实上,一些地区的城商行长期以来已成为地方经济的“经济助推器”。在行政干预下,城商行成了“二财政”,相当数额的政府或“准政府”贷款成为现在的呆坏账,商业机制的瘫痪直接导致城商行不良率高居不下,资本充足率令人堪忧。
    这些弊病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处于控股地位。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调查,在决定董事长和行长人选方面,地方政府的话语权很大。一般情况下,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个别情况甚至是地方政府直接委派,其中,董事长和行长职务由一人担任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这样怎么保证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进入管理层呢?另外,尽管城商行普遍采用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并且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占控股地位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所有人缺位,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因此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代理人手中,董事会(或理事会)、监事会等权力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对银行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监督;就激励机制的设计而言,目前各城商行没有完全体现商业化原则,仍带有很强的行政性激励色彩。
    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无法在一朝一夕内得到解决。监管层鼓励城商行通过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以化解城商行风险。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彻底改变地方政府一股独大的地位,通过构建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多方利益博弈的格局,让城商行转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业主体,走出政府干预的怪圈,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作,但地方各级政府会轻易放弃这台“经济助推器”的操纵权吗?
    ■新闻链接
    上海银行实现跨区域发展
    经中国银监会审核,2005年11月29日,宁波银监局同意上海银行在浙江省宁波市筹建宁波分行。
    囿于一方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历经十年改革发展后终于可以走出“围城”。上海银行此次获准跨区域发展,是中国银监会发出的第一张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准入证”。这张准入证不仅开创了上海银行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新篇章,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对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金融分析专家认为,上海银行跨区域发展是继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之后,推动中国银行业整体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意义重大。
    城商行未来将陆续上市
    据了解,上海银行在完成跨区域经营目标后,有意进行公开上市,上市模式为海内外同步发行的“A+H”模式。此外,北京银行也正在进行上市筹备工作,最晚将于明年上市。
    在业内被奉为“表率”的南京市商业银行自然也不甘人后。几年前,南京市商业银行第一个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据悉,证监会已正式受理南京市商业银行的上市申请,并进入对南京市商业银行上市的正常审查阶段。
    2006年初,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一次论坛上表示,银监会将帮助优质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转变其经营机制。银监会将继续坚持“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原则,大力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