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环保,许多人在渴望远处的天蓝水碧时,时常感到的却是身边的限制:这样不行,那样不许,动不动还得不嫌麻烦自己收拾。原来,环保生活落实到自己头上就像吃烤红薯,闻起来香,"体验"起来,嗯,不过如此。
看上去很美的环保生活却需要从自己的受限和"吃亏"开始,这当然让人觉得过起来不美。 按学术概念说起来,这就叫作环境效益的外部性:必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但不见得我现在的为人人就能立马投桃报李,更不见得你多为别人就能让别人多为你,这需要社会的环境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后才能达到一个宏观上的相对平衡,与税收的性质相近。所以,尽管环保从大定义来说有利于大家,但也如同纳税一样,实际上很多人感觉不到环保行为的乐趣。这方面,强制措施和宣传教育的作用还不如交通规则,因为环保是温柔的,不会直接杀人。如果不从观念上改变,环保生活习惯对很多人而言就会像没有违章后果的交通规则,希望别人遵守,而自己为了方便,犯规时并不犯难。
我们不能简单斥责别人缺少环保道德,因为刚解决温饱的国人的确不习惯;也不能寄希望于新加坡式的重典,因为这样的管理成本可能太高,还容易形成抵触情绪;更不能光指望从娃娃抓起的环保教育,因为不仅自然等不及,如果环保只是限制,儿时的环保主义者长大了也会被周围同化。用什么办法呢?正好,我听说了米卢享受快乐足球的提法。
的确,如果环保生活是快乐的,兴之所至,也就不会不形成习惯了。快乐来自哪儿呢?一是自己的喜乐标准,二是周围的反馈。环保生活习惯应该说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所以对环保的是非,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克服自己的习惯也许还容易一点,就怕跟周围人一比,吃亏了,也就同流合污了。所以,要有快乐环保生活,首先不要用别人认为的吃亏来衡量,而要时时如高僧悟道般的乐于独善其身,毕竟是先进生活的代表嘛,总要在观念上超前一点;另外,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方式,但如果和足球一样,环保为创造心灵中的环保之美留出了空间,不同的人就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发现乃至制造环保之乐。这样,在美、乐的同时,环保行为就不再是清规戒律,而是大家都觉得这样更好。这个创造的过程本身是骄傲的,就像德国主妇自豪地推着装满绿色用品的购物车走出超市;是独特的,就像郭耕弃商从教为环保担当传教士;是新鲜的,就像唐锡阳率领大学生绿色营出征时鼓励他们从欣赏风景开始体会环保之美;是随和的,就像我们每个人打扫屋子后看见窗明几净的愉悦,所以,是快乐的。
单指望环保道德和觉悟的提高“一万年太久”,推动这项工作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多发展像参与希望工程的高尚者那样的人,也要通过一点每个人都能奢望的利益冲动和游戏乐趣来带动更多的人享受环保,让每个人在环保中各得其乐。我们不能忘记,环保生活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环保彩票或者是以环保内容为主的"开心辞典"一类的有偿节目,是快乐环保必不可缺的帮手,有了他们才能联系更广泛的群众,才能让快乐环保走入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