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在全球大豆丰收以及基金买入保值的双重矛盾之中,大豆市场一直维持区间振荡的走势,CBOT近期合约维持550-630的振荡区间,而大连大豆605合约则基本维持2500-2800元/吨的振荡区间之中。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5个月,价格距离突破的时间越来越紧迫,那么市场最容易突破的方向到底是怎样的呢?未来行情演绎的支持因素都有哪些?
    两大利空持续压制全球大豆市场
    在过去5个月的时间里,压制全球豆类市场的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全球不断调增的供应量以及禽流感的不断蔓延。从9月份开始,美国农业部持续提高本国大豆产量,数字从05年8月份的7596万吨提高到今年2月份的8282万吨,同时不断降低美国大豆出口量,从去年7月份最高预期的3089万吨,一直调低到今年2月份的2477万吨,这使得美国大豆库存从8月份预期的最低558万吨,持续调高到今年2月份的1510万吨。由于从去年9月至今USDA对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产量总量一直没有调整,因此,世界大豆的库存从去年9月份的最低4492万吨,持续调高到今年2月份的5383万吨。
    同时,对饲料消费构成较大打击的全球性的禽流感,从2005年10月中旬开始在全球肆虐开来。时至今日,国内以及国际仍间断的出现禽流感发作的病例。上周五,中国湖南又确诊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如同过去几年疯牛病对大豆市场的影响效果一样,禽流感最终会逐渐被市场所淡化。但是,进入2006年一季度,进入2006年,禽流感短期内仍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由于国内生猪以及家禽养殖业总体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环境中,存栏量较大,这加重禽流感的影响深度,因此,初步估计在2006年5月份前国内养殖行业仍将处于弱势。
    美国农业部肆意抛售利空数字
    上周四,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06年2月份报告主要的调整内容包括:降低美国大豆压榨量1000蒲氏耳,降低出口4000蒲氏耳,总使用量减少5000万蒲氏耳,从而使得美国期末库存比上月预测增加5000蒲氏耳,达到5.55亿蒲氏耳,折合151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过去历史上库存记录最高的年份是1985/1986年度,当时的数字是5.36亿蒲氏耳。当时CBOT大豆近月月份价格在500美分左右。农场平均价格从上月预测的5.1-5.8美分/蒲氏耳,调整为5.2-5.8美分/蒲氏耳。同时,由于压榨量的调低,豆油产量从上月的201.55亿磅,减少到200.4亿磅,减少1.15亿磅。豆油期末库存从上月的24.69亿磅,减少为24.54亿磅。相应地,豆粕产量调低20万短吨,需求调低20万短吨,库存维持不变。美国大豆库存水平的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大豆连续两年的丰收,以及南美出口抢占了美国市场。这次报告中,维持中国进口量2750万吨不变,减少欧盟进口量20万吨,减少美国出口量109万吨,增加巴西出口量65万吨。报告中,全球大豆仍然供大于求,总产量调减26万吨,为222.76百万吨,总需求调减98万吨,为213.73百万吨,库存微升为5383万吨,提高68万吨。报告维持阿根廷和巴西大豆产量不变,仍为3850和4050万吨。
    虽然报告非常利空,但是利空的基础来源于来源于两点:一是美国2005/2006年度的出口量会大幅减少,到目前2005/2006年度仅过去不到一半,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大豆出口能够象USDA预期的那样悲观。按照USDA2月报告预期的全年度美豆出口量2477万吨计算,截止2月2日,美国2005-06年度(9月-8月)大豆累计出口销售量为1820.44万吨,已经完成73.5%,时间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还有7个月的时间可以来来完成剩下的出口,最终的事实能否超过2477万吨目前不好确定,而美国大豆库存后期的变化取决于美国大豆今后的实际的出口速度。如果后期出口速度提高,很难说美国农业部会不会反而降低本国大豆库存数字。二是,全球大豆库存的高启,源于巴西和阿根廷仍维持高产的数字水平,但是到目前我们可以基本确定的是巴西和阿根廷的总产还是很难达到USDA估计的9900万吨的水平。
    必须明确的是,当前几乎所有的大豆投资者对全球大豆供求形势的判断都是基于美国农业部的预期。美国农业部用其神奇的数字牢牢的控制着世界大豆的价格。就全球2005/2006年度的供应量来说,到现在仍可以分为“已知的”和“未知的”两个部分。已知的就是2005/2006年度的美国产量,虽然2005年夏季美国发生了干旱,但是由于大豆质量出奇的好,单产提高,美国大豆产量仍然达到了历史第二的高产水平,这是已经成为事实的,但也是已经被市场所完全消化的事实。“未知的”部分就是2005/2006年度的南美大豆的产量,也就是现在已经进入生长关键时间段的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单产水平。从9月份至今,美国农业部一直维持9900万吨(巴西和阿根廷总计)的初始产量水平不变,这一水平比上年度提高700万吨。而恰恰较为重要的是,USDA预测的全球大豆的供大于求正是主要建立在南美的丰收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美国农业部所勾勒出的供大于求的全球大豆格局是虚拟的,并不是已经实现的现实。
    南美1月中旬的干旱和本周开始的少雨天气将缩减南美总产
    2005年1月下旬,巴西和阿根廷南部大豆主产区遭遇一次炎热干燥的天气,并导致阿根廷和巴西南部地区部分早熟大豆出现减产。从本周开始,对于大部分的晚熟品种来说,天气进入最为关键的时间阶段,但未来10天的时间里,阿根廷产区及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及及SantaCaterina大部分地区以干燥天气为主。去年从2月中旬开始,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出现罕见的干旱,导致CBOT大豆价格从2005年2月初的500美分上涨到3月11日的最高660美分。目前,时间正好进入去年暴涨的同一时间段,历史能否重演,关键看以后十余日的天气变化。上周末,阿根廷和巴西南部没有出现降水。从天气预报图看,上述缺水地区特别是阿根廷产区,未来7-10天很难有有效的降水。但是,即使今年南美和去年一样在同样的时间里出现干旱,在价格的反映上今年也不会和去年一样的反映激烈。因为总体看,南美土壤湿度较为适中,即便再干旱一点,当前也不会产生对作物非常致命伤害的威胁了。
    目前20%的南美产区处于干旱之中,对比去年的情况,我们初步估计美国农业部高估南美的产量4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今年的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定位在9500万吨(比去年增加300万吨)比较合适。另外,根据中国大豆进口需求的恢复看,中国在2-5月份间购买美国大豆的数量仍有增加的可能,至少完成剩下的657万吨的进口量是没有问题的。
    美国大豆生产题材和生物柴油概念将支持后期市场
    和去年一样,CBOT大豆3月份以后的上涨(去年从3月底的600美分左右上涨到6月底的最高760美分),依赖于“美国题材”的支撑——去年美国大豆产区出现干旱。就今年来说,“美国题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天气、锈菌病,二是生物柴油概念对豆油的支持。
    截止目前,大豆和玉米的比值从05年9月1日的2.67(622.75/233.5),降低到2.63(582.25/221.25),比值的下降代表玉米未来播种效益的提高,同时,美国基金已经在玉米期货上建立了13万余手的多单,大豆和玉米的比价暂时仍难以回升。因此,在今年美国春节的播种中,玉米对大豆“抢地”的可能存在。上周五,美国农业部基于11月份的基本面情况,预测2006年美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为7350万英亩,比去年的7210万英亩增加140万英亩。预测玉米2006年播种面积为8050万英亩,比去年的8180万英亩,减少130万英亩。根据这一初步观点,按趋势单产40.7蒲式耳/英亩推算,美国2006年大豆产量将达29.45亿蒲式耳,折合8015万吨,低于去年的8280万吨的水平。市场此前预期的新大豆作物面积增幅要远高于USDA的预期,因为当时化肥价格高昂,而玉米、小麦价格却持续疲软。但是随着近期这些谷物价格的反弹,人们可能会认同美国农业部的这一预期。美国农业部计划于3月末公布首次的2006年美国作物种植意向报告,预计在谷物价格相对强于大豆的情况下,7350万英亩的数字仍将下调。对于美国大豆产区夏季的天气现在预测为时过早,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美国产区不出现实质性干旱,关于天气的炒作仍要进行,就像去年一样(去年生长期间干旱,但最终没有减产多少)。
    油世界最近预测欧盟25国生物柴油产量将出现大幅反弹,下个种植年度油脂总需求将上升170万吨左右,为满足生物柴油产量的需要,欧盟油脂进口将越来越大。美国和欧盟两地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加将大大影响07年以后全球范围内豆油的供需平衡。油世界称,2005年美国大豆作物的含油量异常高,这将使美国2005/06年度豆油产量提高到914万吨,年比增长4%。这使得2005年后半段世界豆油价格受到压制,进入2006年上半年棕榈油供应的减少将支持豆油价格,而进入2006年后半年和2007年世界与日俱增的生物燃料需求将发挥作用。
    
    全球商品价格上涨对豆类市场的支持会在2006年全年持续
    到目前,虽然全球工业品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调的迹象,工业品的阶段回调虽然在短期内会带动豆类价格回调,但是工业品价格即使下跌三分之一,豆类的生产成本因为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而提高的幅度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同时,考虑原油、金属的供需状况仍未根本缓解,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仍很明显,工业品价格上涨向农产品的传导仍会按部就班地持续下去。这在市场中的表现,集中为基金的买入。今年,基金在豆类产品上的介入力度仍然仍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但是整体介入农产品的力度仍比去年大的多,这从国际谷物市场的走强上可见一斑。
    cftc公布的持仓报告显示,截至2月7日,基金持有豆粕空单1181手,比上周增加空单4200手。基金持有玉米多单13.17万手,比上周增加3.9145万手。基金持有豆油多单-3638手,比上周增加多单6062手,基金持有大豆净空单6785手,比上周增加多单7075手,大豆总持仓达到35.11万手。
    
    3、计分分析结论:
    计分表显示,各因素计分结果为+48。表明2-7月间,大豆市场向多力量至少超过向空力量48%,市场总体偏多。由于分值接近50,表明市场有形成明显上涨趋势的可能。从分段时间看,由于2-4月间因素1和因素2的利多和利空影响相互抵消,同时因素6仍持续市场,因此2-4月间市场可能表现为振荡小幅度上涨。5月份后,在因素5的刺激下,价格可能将形成明显的上涨趋势。不过,表中许多因素的未来变化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市场的变化还需要及时的跟踪。
    结束语:豆类市场当前正处于的高产量、高库存的巨大压力的顶端,供求面处于从利空向利多的艰难转化之中。1986年,美国大豆库存创出历史最高记录5.35亿普氏耳,价格也一度跌破500美分,但是,就是从高库存的1986年底开始,CBOT大豆开始了为期1年半的大牛市,价格上涨到1100美分,上涨力度仅次于1973年。时至2006年的20年后,同样的一幕再次出现,美国大豆库存创出历史最高,超过1985/86年度,这也戏剧性的预示着大豆市场新的一波牛市已经为期不远。而且与80年代不同的是,如今的豆类产品身处商品投资的热潮之中,一旦供求缓和,牛市行情更容易激发。至于当前的2-4月份间,大豆价格无论是突破上涨(条件是南美近期干旱,基金继续买入)还是再创新低(条件是南美风调雨顺,基金远离),都是未来大豆上涨的前奏。目前CBOT豆类市场不断扩大的持仓量也说明,这一上涨一旦出现,其力度不会亚于80年代的那波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