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今天发布报告预测,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供大于求、总体平稳的格局。报告同时分析认为,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将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商务部调查表明,今年上半年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种,占28.3%;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 调查结果与2005年下半年相比,基本持平。
价格趋势调查结果显示,80.2%的调查意见认为价格稳定,认为价格上升的占6.9%,认为价格下降的占13.0%。从类别上看,认为价格上升比例较高的主要有珠宝首饰、食品和儿童用品等,认为价格下降意见比例较高的主要有轿车、家用电器、自行车、助力车和钟表眼镜等。
2005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万亿元。商务部今日发布的这份报告预测,2006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在此基础上增长12.5%左右。这意味着,到六月末,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7.5万亿元。消费需求有望成为三大需求中增长持续性最强的因素。
“只有真正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才有望保持20年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表示,“十一五”期间,尽管农民增收幅度不会像城镇居民那么显著,但无疑会保持持续增收。“如果农民收入每年持续保持6%的增速,经济运行情况将大有改观。”
商务部的报告还指出,要拉动消费需求并真正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仍面临一些负面因素。其中关键的是,2005年以来粮食价格从高位走低,农资价位仍然较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此外,在国内消费品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多数行业产能继续快速增加,国内市场的供求压力明显加大;住房、轿车带动的消费升级力度有所趋弱,将对家电、纺织品、家具、五金电料等商品市场增长产生较大影响;突发性公共事件,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增多,影响市场的稳定;发展不平衡和利益格局调整,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加上国际原油等原材料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市场蕴藏的风险增大。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