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价上涨对于上下游产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胶农和贸易商分享了胶价上涨的利润,轮胎企业不得不承受高原料价格所带来的压力。
    对于海外轮胎企业而言,轮胎产品多次提价已经转移了部分胶价上涨的压力,相对良性的传导机制使得原料价格的上涨对于海外轮胎企业的利润影响有限。 世界轮胎企业上调价格的风潮一直没有平息。在上半年和下半年都各出现了一次集中的调价行为,范围包括各大著名轮胎企业。
    日本最大的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表示,因为石油和橡胶等原材料成本上涨,该公司计划从2006年1月起再将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轮胎价格提高5%。国外轮胎界基本达成共识:原材料价格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上涨趋势。在接受了高价位后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从企业内外着手来消化这个因素,而不是坐以待毙。
    对于国内轮胎行业而言,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轮胎工厂面临原料价格与销售价格的两头挤压,无论是内销市场还是出口市场,低价竞争模式,国内轮胎行业利润被大量吞噬。国内工厂在今年11月份、12月份所采取的减产策略,是轮胎行业面对高胶价的阶段性对策。但长期来看,轮胎厂减产与停产都不是明智的选择,需求在被压抑后重新释放的过程往往会再次推高价格。
    很多国际轮胎制造商都是通过长期合同来保证至少一年以上的供应,相比之下中国消费商的采购战略较为保守,国内买家通常的随用随买方式很难保障生产的稳定,特别是在生产规模不断膨胀的现在,不过中国买家正尝试改变这种状况。国内消费商对高价的抵触难以改变牛市格局,国际市场主流胶种现货报价并未因为中国消费买盘淡漠而出现过大幅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