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日起,在京高校学生应聘“村官”的第二阶段报名工作全面展开。胜出者将在户口入京、考研加分、录用公务员等事项中享有优先权。
此前一年,北京平谷区已率先开始了一场采用政府雇员制方式下的“大学生村官”试验,使大学生在基层发挥了“鲇鱼效应”,为京郊“新农村”建设储备了人才,并为北京市全面推行相关政策提供了经验。
本报记者 朝格图 王震华 北京报道
回村的柏油路异常平坦,但路雪志还是用胳膊紧紧保护着放于车座上的电脑主机。
2月11日,这位平谷区24岁的“大学生村主任助理”去镇里升级“农村信息系统”后回到了将军关村。
电脑里储存的是1600多名村民的资料和村里一些承包合同,那是路雪志起早贪黑花了一个月录入整理而成的。此前,这批30多斤重的资料像粮食一样,被装在一个大口袋里。
这一天也是路雪志正式任职后的第300天。当日,记者共走访了五六户村民,有两户表示“根本不认识她”,认识小路的则知道她是“村秘书”,说她很勤快,懂礼貌。
从去年4月18日起,这位北京联大旅游学院应届大专毕业生回到了故乡平谷,从事着她后来自称为“难以归类的、平凡而琐碎的工作”。
目前,该区共有此类村助理32人,其中应届毕业生19人。区别于以往的“大学生村官”,这批人享受着与北京市公务员转正后的同等待遇,年薪3万并有四险,其中12名非北京生源已解决了北京户口。
去年12月28日,北京市响应中办、国办文件精神,出台“大学生村助理”相关政策。2006年2月5日起,京外高校的北京生源报名者达到1200人。
下月起,将有60名毕业生率先到平谷、延庆两区县的31个行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的职务。
预计到今年7月,将有2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北京农村工作,此后两年,这一数字将逐步递增至8000人,“争取实现398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大学生”。
北京启动“村助”选调
2005年7月,平谷区向北京市提交的建议包括考研加5分,报考国家公务员笔试的按年限加分,表现尤其优异者,直接调为国家公务员等等。
“这是秦书记的创作。”平谷区人事局副局长侯成江表示,提出招聘大学生进村的动议者为平谷区委书记秦刚。
2005年1月5日,这种被专家称为“政府雇员制的大学生村助理制”政策在平谷区启动。为此,平谷区委专门下发了“京平发[2005]1号”文件。
在一份4月11日开始实施的平谷区村主任助理岗前培训计划上,记者看到,担纲第一讲的正是平谷区委书记秦刚。
平谷区人事局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更愿意将平谷招聘村主任助理的做法称为“平谷试验”。
三个月后,7月4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年]18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选拔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
这份《意见》规定,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意见》同时规定,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
事实上,“平谷试验”备受北京市重视。大学生村助理上岗之后,北京市人事局等相关部门数次到平谷调研相关情况,并对该区的工作予以肯定。
2005年7月,平谷区曾向北京市提交关于招聘“大学生村助理”优惠政策的建议,其中包括考研加5分、按照国家公务员所需资金由市、区、乡三级按111负担,报考国家公务员笔试的,按年限加分;表现尤其优异者,直接调为国家公务员等等。
中央的《意见》下发后,围绕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北京市也曾召开过调研会。
一位参加过两次研讨的与会人员介绍,会上平谷区相关人员作为北京惟一区县受邀方。之后北京各部门围绕平谷的这些政策进行研讨,“比如考研加多少分,就由教育部门发言”。
年末,北京十部门联合发文,将中央政策具体化为7条措施,其中几条备受关注:工作满两年合格者解决北京户口;本科生第一年工资2000元,以后两年500元递增,所需资金由市、区县两级11负担;工作满两年合格者研究生入学考试加10分;工作期满后,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这些细节都被或多或少地改动了。平谷区人事局副局长侯成江看来,“相比较而言,北京市无论规模还是政策,都更具力度”。
平谷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表示,2006年,平谷区的政策也将与北京市接轨。
“村主任助理”十里挑一
路雪志说,“大多数人通过培训才知道村两委指的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另外,大家都不清楚到村里具体做什么。”
直到去年4月被录取前,路雪志一直感觉自己心里完全没底。时至今日,路雪志依然认为自己能在六七个人中胜出,当上将军关村助理是幸运的。
考虑到将军关村依托明长城和林果产业等资源发展民俗旅游产业的规划,主修旅游的路雪志在报名时选择了这里。
2005年3月6日,报名截止,共有600多人报名参考村主任助理,其中符合条件者达328人。这大大出乎平谷区组织者的预料,此前,他们还担心会冷场。
笔试阶段共有316人应考,卷面满分100分,最高分68.5分,40分为合格线,60分以上的有6人,50至59.5分的有48人。
路雪志先以53.5分的成绩通过笔试。面试时,面对相关专家和将军关村治保主任等考官,她阐述了自己对民俗旅游方面的设想,并最终被录取。
最终平谷区依照大约十比一的比例录取了32名村主任助理,共涉及9个专业,包括硕士1人、本科18人、大专13人,其中包括13名原在业人员和19名应届毕业生。
2005年4月末,所有录取者接受了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内的农村政策、平谷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关于农村村委会的常识等,由平谷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轮番上课。
“我们共同住了一周,一起上课,感觉大家就像上大学时一样,”路雪志说,“大多数人通过培训才知道村两委指的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另外,大家都不清楚到村里具体做什么。“
4月18日,路雪志在为期三年的合同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接过了村助理的聘书,正式成为将军关村一名村主任助理。
与大多数同学相比,路雪志的平均月收入高出1000元且有四险,“工资相当于三四个村干部的总和”。
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的北寨村村主任助理贾辉说,20多个村主任助理曾于去年秋天在一起交流,他发现大家对各自现状均比较满意。
平谷区人才服务中心毕业就业指导部主任王静宁证实,截至去年底,该区32个村主任助理,无一人去职,其中12个非北京生源北京户口也已经解决,“坦白讲,我们选的村助理大多毕业于专业院校或不知名学校,大都来自农村,应该说我们的待遇丰厚、规范、稳定。”
“量体裁衣式的选拔”
专家认为,平谷区的村主任助理选拔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大学生支农”的盲目性。“平谷试验”的最大特点是,努力选择最合适的人选,将其嵌入到各村的现状中去。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刘相波认为,平谷区的村主任助理选拔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大学生支农”的盲目性。
“平谷试验”的最大特点是,努力选择最合适的人选,将其嵌入到各村的现状中去,可谓“量体裁衣式的选拔”。
在选拔的初期阶段,平谷区16个乡镇各选出两个经济条件好的或者有特色产业的村子作为试点,各村向报名者公示村情,提出包括所学专业、上任后具体工作任务在内的岗位要求明细,报名者直接报名到村一级。
综合笔试合格者进入面试后,由来自市农业局长、市法制办、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六所高校等单位共18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各村村干部主持面试,对合格者进行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评定,最终确定各村的主任助理人选。
平谷区人事局副局长侯成江表示,“平谷试验”的政策框架脱胎于区里原有政府高级雇员政策,“村主任助理,除了不是公务员编制,其他待遇、责任跟公务员没有区别,甚至略高”。
侯成江说,正是区里原来有的政府高级雇员政策效果不错,最终政府雇员制“从高级人才等级上走下来”,最终形成了《平谷区促进农村发展公开招聘村民委员会主任暂行办法》。
政府雇员制的框架确定后的半个多月,平谷区人事局人才市场办主任胡连升一连几夜睡不好觉。给村里引进了一个人,给人家一个什么职位合适呢?这位政策起草者之一为此思忖再三。
“关键是名正言顺。”胡连升回忆,“村副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显然不合适,因为这个职务应该是村民选出来的。叫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也不合适,因为招来的人不一定是党员。叫村主任助理,别人挑不出毛病。”
其时一些官员不乏反对意见,主要集中于:这些村助理到村里干什么呢?值得花那么钱吗?
但通过半年左右的实践,平谷区发现,大学生村助理发挥了“鲇鱼效应”,言行举止影响了村干部,并且使农村日常管理得以规范、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依法治村建设等等。
平谷区原来的打算是,进一步增加招聘数量,争取到2009年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2006年,这一计划可能发生变化:按照北京市的统一部署,五年提前为三年。
村领导班子的秘书
一位与会官员说,能明显感觉到村助理身上的变化,“发言者介绍自己成绩时,一般都用‘配合村两委领导’或者‘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头,有点村干部的架势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谷人,进入村助理这一角色后,路雪志在生活上适应得很快,而为了迎接路雪志的到来,村里也花了15000元左右。
将军关村支书朱振国说,村里给这位“大学生村官”配了一台19英寸液晶显示器的联想电脑,也添置了村里第一台彩色打印机。
村委员会大院里还盖了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作为路雪志的厨房,里边冰柜等设施一应俱全。
县组织部综合科刘俊成笑称,对大学生村助理的“关怀”是写进区里文件的。
小的方面,规定了食宿如何解决;大的方面,各乡镇分派党委政工副书记专门负责“关怀并管理”所辖村的村主任助理。
路雪志发现,尽管自己一直生活在农村,但一直“生活在农村生活的表面”,一开始脑子里装的关于民俗旅游的种种设想,比如光盘讲解等,结合将军村旅游开发初期现实,显得不切实际,她的专业作用一时无法发挥。
进村后,路雪志的第一个工作是为村里一名党员写先进材料,村干部过目后只改了两个字。村书记和村民都称她“小路”。村书记说,村两委6个人顶多是高中文化,很多事情都需路雪志帮忙,“她是所有村干部的秘书,谁让你干活你都得干。”
“村助理没有固定的工作方式,没有休息日,有的只是平凡与琐碎”,小路的工作总结中这样写到。
农忙时,村干部也要下地干活,村里的会选择在一早一晚;国庆节的旅游旺季,小路没有休息日,终日守着两部电话,回答咨询者的种种问题;闲下来的话,也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不用上班。
曾到数个乡镇考核村助理工作状况的区委管理科一工作人员,将村助理的工作分为“实质性的工作”和“非实质性的工作”两种。
该人员介绍,从考核来看,目前80%村助理做的是“非实质性的”的服务或文秘工作,比如小路。小路本人将自己的工作量划分为:50%以上的文秘工作;10%接待领导,端茶倒水、介绍村里情况等等,“其余部分无法归类,比如广播找人、调解婆媳关系等等琐事”。
另外20%的助理则以某种方式参与了村里的决策,在这位工作人员看来,贾辉是其中一个,在北寨村的果品销路、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起到了实质作用。
贾辉本人则对记者表示,自己的总工作量里,文秘工作所占比重同样过半。
工作之余,小路自己最为担心考核能否通过。依照合同,半年后她被叫到镇政府,面对区里和镇里的考核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工作。尽管对着文字材料念,但小路还是相当紧张,“当时语速很快,心跳得厉害。”
2005年12月,所有平谷村主任助理到区里交流经验,轮番发言,整个会的气氛也相当严肃。一位与会官员说,能明显感觉到村助理身上的变化,“发言者介绍自己成绩时,一般都用‘配合村两委领导’或者‘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开头,有点村干部的架势了。”
2005年年底,平谷区32名村主任助理全部通过考核。尽管如此,小路表示,自己还需长时间摸索才能像村干部一样,深入村里情况,解决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
“平谷经验”的推广意义
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许多细节都被或多或少地改动了,在平谷区人事局副局长侯成江看来,“相比较而言,北京市无论规模还是政策,都更具力度”。
“平谷经验”推行一年之后,北京市已经正式启动大学生村助理计划,面向北京生源的外地应届生,以及北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拟招聘首批村主任、村书记助理2000人。
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刘旭是怀柔人。2月10日一大早,他就赶到市人事局就业服务中心报名。他向记者表示自己想去农村锻炼一下,并且看中三年期满后考研加分。
从2月6日开始,四天内报名的有1200人,市人事局大学生处处长赵玉斌称,这说明了“北京的优惠条件还是有吸引力的”。
据了解,北京对大学生进村计划相当重视,由市领导亲自抓。其大背景是,中办国办去年六月份提出推广高校毕业生进村工作,争取用3到5年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
比照平谷区和北京市的优惠政策,不难发现二者的思路大体相同。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许多细节都被或多或少地改动了。在平谷区人事局副局长侯成江看来,“相比较而言,北京市无论规模还是政策,都更具力度”。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平谷引进人才时对应届往届生、本地外地生源没有限制,而北京市则局限于北京生源的外地应届生,以及北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
对此,平谷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说,平谷区以政府雇员制方式进行大学生村主任助理招聘试验时,完全出于用人需要。
并且,在北京市推行的村官招聘中,职位被描述为助理,并未像平谷那样给大学生明确一个政府雇员的身份。
曾经前往平谷调研的北京市人事局大学生处处长赵玉斌说,“现在都是岗位调剂,我看没有必要明确这个身份。”
2月10日,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分析说,把“平谷经验”推广到全市,突出了安顿大学生就业的考虑,“市里2月13日召开的工作部署会,要求一些高校校长亲自参加,可见有关部门对高校就业问题的重视。”
平谷建议缩招女村官
有专家认为,北京市采用何种方式选拔合适的村助理至关重要,“如果单纯选拔高层次人才,很可能会造成村里留不住人的情形,那么城市里又多了一个待业者”。
2月13日下午,包括北京市相关部门、各区县以及高校负责人召开会议,宣布平谷和延庆为北京市大学生村助理的试点,并部署北京市大学生村助理的招聘选拔方案。
与会者透露,北京市的招聘选拔方案与“平谷试验”不一样的地方很多,比如笔试环节被取消,目前平谷正依北京方案进行修改。
此前,平谷区还在去年底对“平谷试验”做出总结。
2005年11月20日,平谷区委组织部、农工委和人事局联合发布《关于2005年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见习期考核状况和2006年公开招聘工作意见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建议,为保证合同履行和方便工作,非北京生源的村助理在三年内不准考研;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建议缩减女性村助理的招聘数量。此前,平谷区所招的32名“村官”中,共有12名女性。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刘相波认为,评价大学生村助理政策的最重要标准是,他给农村发挥了多少作用。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立平同意这种看法,王立平表示应该关心大学生村助理“到农村去干什么”。
刘相波相信,优惠条件之下,会有大量的报考者报名参加村助理选拔,因而北京市采用何种方式选拔合适的村助理至关重要,“如果单纯选拔高层次人才,很可能会造成村里留不住人的情形,那么城市里又多了一个待业者”。
事实上,在招聘“村官”方面先行一步的平谷区也看到了这一点,2005年11月20日的《报告》提出,针对村主任作用发挥不足的情况,应建立村主任助理的激励机制,比如每半年召开村主任助理联谊会、农闲时期抽调村助理到乡镇锻炼。
平谷区夏各庄镇党委就在农闲时间,组织村主任助理到镇机关党委办、农办等科室锻炼,让村主任助理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11月20日,平谷区三部门的联合《报告》中着重提出,如村主任助理表现优异,可直接提拔任村干部或通过公开选拔到乡镇任职。
平谷区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全面评价村助理的作用为时尚早,“目前,把人沉到农村就是成功。”
刘相波认为,即使大学生村助理沉到农村中,并不意味着就能发挥作用,排除乡村现状复杂性不说,大学生助理有被同化为“无为乡干部”的危险。
“现有政策一定程度上能让大学生在农村里沉下来,但沉下来之后呢?”刘相波建议,现有政策不妨考虑,在大学生任村助理前,先让其到所在的村“沉”一年,慎重选择之后再走招聘选拔的程序,成为真正的“村助理”。 (责任编辑:桂衍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