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和平)昨天,在中国工商银行分行长会议上,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工行在成功引进高盛集团为首的欧美财团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已经开始IPO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争取尽早择机上市。据记者了解,继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成功登陆香港H股市场后,中行和工行也加紧了上市步伐,但目前工行上市的战略投资者选择、上市规模以及上市地点尚未完全最后敲定。
去年10月28日,工商银行已经正式挂牌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27日,工行又以37.8亿美元成功引入了高盛集团为首的欧美财团作为该行战略投资者,持有工行10%的股权。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资本的刚性约束中保持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成为工商银行面临的重大考验。目前在备战上市过程中,该行还存在三大悬而未决的问题。
工行上市三大悬疑
悬疑一
战略投资者还会有谁?
在工行引资过程中,行长杨凯生曾表示,投资者进入工行取决于两条:首先,取决于《商业银行法》对投资者资格的规定,投资者是否具备市场准入的条件;第二,工商银行实收资本是3000多亿元,投资者必须考虑投资实力的问题。只要够资格都可参股工行。
有传言指出,社保基金将以投资100亿元入股工行,成为该行的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不会超过5%。而此前也有传言指出,阿联酋和科威特两家政府机构也有意入股工行。但除了高盛投资团以外,目前其他的战略投资者名单尚未确定。
悬疑二
上市地点在哪?
工商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大银行,在资产规模上相当于中行、建行之和,因此工行的上市地点选择会更为慎重。
有业内人士推测,随着国内A股新股发行的“解冻”,工行内地发行A股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也有人猜测,工行可能会选择在香港地区和美国同时上市,但最终的结果尚未见分晓。
悬疑三
集资规模多大?
去年10月,建设银行登陆香港,发行了总额为92亿美元的股票,为当年全球募集资金额最大的IPO项目,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由于工行的资产规模高达6.4万亿元,相当于中行、建行之和,其具体的上市集资规模也会相应高于建行。
对于工行的上市筹资规模,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将会达到800亿港元。而与其同在IPO途中的中行预期筹资规模则为600亿港元。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