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Uncertainty)无疑是投资者最反感的因素,在中国股市中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自然也不例外。当本报记者与瑞银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女士就盛传中的QFII新管理办法进行探讨时,她就一再强调不喜欢“不确定性”。
“如果你告诉我把钱拿进去后,10年不可以拿出来,那进去的人会比较少,但至少还有确定性;”袁淑琴笑着举例说:“如果你不告诉我什么时候可以把钱拿出来,那进去的人就会更少了。”
不过,对于监管部门近期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袁淑琴则表现出了充分的认可,“就是由于看到了最近的一些改革,使得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期待减少行政干预
记者:作为中国市场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QFII,瑞银的客户对于投资中国股市有什么新的想法,目前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对于QFII新管理办法,您有什么要呼吁的吗?
袁淑琴:从市场上得到的消息来看,QFII新管理办法的一些改动主要是更加有力地吸引更多的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前来作QFII。我听说还要把进入的门槛、款项回流方面的限制放宽。这些方面对基金经理、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对QFII投资是一个很好的驱动。
我认为监管部门对于QFII的管理办法还是要一步步地去走,一些限制要逐步放宽、取消。QFII制度已经实施快三年了,目前是放宽的时候了。我希望监管部门在批准QFII资格、额度的过程要更加透明,更有规律性,不确定性的因素不要太多。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监管部门最主要是给予市场以透明性、确定性,投资者最不喜欢不确定性。
因为QFII制度最大的目的就是吸引好的海外投资者进来,我认为应该针对申请机构以前在国内、在海外的投资态度来进行合理的、透明的判断。第一,要看他们可不可以作QFII;第二,要看他们投资的态度、成绩怎样,再决定是否给他们增加额度。
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透明的流程,而不应该是行政干预过多的局面,比如“一定要搞平衡,太多的额度只给少数机构不好”的观点我就不认同,而应该看机构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对A股市场的投资和改革是有利的,就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
投资信心倍增
记者:目前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进行了10个月,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改,下面市场将面临新老划断和恢复再融资等因素,您认为QFII投资A股的信心是否仍会很强呢?
袁淑琴:监管部门目前不是考虑单纯把指数推高等功利性措施,而是真正想把A股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搞好,这个对于投资者的信心都是很大的推动。另外,通过看到近期对《证券法》的一些改动,我们感觉到中国市场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投资产品和方法推出,对成熟的海外投资者来说,他们将更有兴趣投资中国。
与国内投资者谈“新股”色变恰恰相反,海外投资者认为新股是中国市场发展的新动力,他们可能看现在的A股市场有点看“闷”了,普遍都盼着能有新鲜的血液可以加入市场,这当然是指好的公司、大的公司以及有实力的公司,他们对此都非常欢迎。从海外市场来看,以香港市场为例,港股若干年前陷入低迷是常见的情况,但很多时候都是新的IPO推动港股走出低点,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记者:从新管理办法的一些内容来看,QFII资金的流动性将会加快,这是否会造成QFII暂时把资金撤出A股,转向投资获利水平更高的一些新兴市场呢?
袁淑琴:现在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因为觉得中国市场有潜力,才会把钱放进来。我觉得从经济发展、市场发展角度来说,根本没有一个市场可以和中国相比,中国还是一个热门的市场,目前的改革也在朝着很好的方向走。最近我们在上海举办的大中华区研讨会,与会的基金经理是有史以来最多的。而在印度搞的一个研讨会,就没有那么多的投资者前来。
不担心监管加强
记者:我们注意到,新管理办法可能会在加强监管上有一些举措,包括隐藏在QFII背后的客户可能将浮出水面,您认为这样的举措会令客户感到担心吗?
袁淑琴:绝对不会。我们的每一个客户都是很大的基金经理,他们很欢迎这么做,都很渴望把自己的身份披露出去,只是现在的监管规定只能用QFII的名义,不允许这么做而已。在以后的披露、责任等方面,他们在其他海外市场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因此绝对是可以应付的。我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只是希望在这些情况披露之后,可以更容易地拿到投资额度。我们申请那么多的额度不是因为我们自己要用,而是我们背后的客户确实很多。
记者:您认为在准入门槛放低后,会不会造成QFII良莠不齐的状况,导致一些不大遵守“游戏规则”的机构入场浑水摸鱼呢?
袁淑琴:我认为即便门槛降低,降低的幅度也不会很大。我认为监管机构要审慎地调查有意当QFII的境外机构,搞清楚对方到底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不过,也有一些在新兴市场投资的基金,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非常丰富,但他们的资金规模不一定是很大的,吸引这些人前来中国投资,门槛也不能定得太高。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