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全流通”的期待,寄托了许多股民对一个崭新的证券市场的梦想。因此,即将诞生的第一个全流通指数,才会如此引人注目。
深交所负责人在2006年第一季度新闻媒体交流会上正式对外宣布,深交所编制的以G股为主体的深证新指数”将在3月1日前正式对外发布,这也将是新的深证综合指数。
所谓“深证新指数”,就是业界所指的深市G股指数,以G股公司为主体,样本为已完成股改并正常交易的股票集合。据报道,新指数将逐步涵盖绝大部分公司和市值,成为新的市场基准指数。未来新编制的行业指数,也将从该指数分化产生,形成新的行业指数系列。
编制这一“深证新指数”的直接动因是,截至本周,深市主板进入股改的公司总市值已占深市A股总市值的53.79%,率先实现股改市值过半,“标志着股改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假如考虑到深市主板已完成股改及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已达192家、距股改公司数过半仅差49家的情况,或许可以理解此时推出“深证新指数”的用意。
对“过半”的看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出于传统心理的对某些时间点的习惯性爱好。从管理层的角度,应该视之为是对自己工作的有目的的时间性安排。证监会负责人近日说,股权分置改革在年内基本完成。自去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至今,时间上也恰好过半”。而从投资者的角度,“过半”则似乎预示了更多现实性的期待。市场早有预期,股改市值、公司数量双过半将成为股改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包括新老划断、金融产品创新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或许都将在此后展开。而此前,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认为,只要占总市值60%以上的两三百家上市公司顺利进行了股改,改革就应视为成功完成可以进行新老划断。
无论就时间进度还是市场现实需求,“过半”似乎都暗示着一个重大变革的即将到来。由此,对股改某个时间点的期待,不妨看作是对一个崭新的证券市场的期待———管理层希望由此一个浴火重生的证券市场能够出现,上市公司则希望解决迟迟未决的资金缺血问题,而深受边缘化之苦的流通股股东希望中国股市能在解决根本制度问题的基础上,分享经济发展与周边股市兴旺的好处。
显然,管理层对股改造就崭新的证券市场寄予厚望,股改是除旧布新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一个崭新的证券市场与旧的市场究竟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差别?在目前沪深股市均已接近“过半”的预期下,无法立下判断。两个显而易见的例证是,上市公司所固有的弊端,在股改接近“过半”的市场上尚未有明显改观;依赖政策作为市场涨跌主要推动力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
资金缺血与市场体制性的痼疾,清楚地显现了中国当前股市的风险,并由此影响到对股改后市场、也即全流通后市场的预期。例如,前不久对再融资不等于圈钱还是再融资大约等于圈钱的争论,在一个尚未看出明显变化的市场上,照样可以争论一番。
有时,数字说明了很多问题,有时,数字就是数字,什么也说明不了。编制一个全流通的指数容易,造就一个规范的全流通市场,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刘雪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