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告新意少 中国不必多虑
本报讯 “这次的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中很多提法只是过去几年来美国对美中贸易做法的延续,不会引发激烈的举措,中国不必为此多虑。”针对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于美国时间14日在华盛顿公布的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中就调整和加强美国对华贸易提出的建议,一些中美贸易专家16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分析道,这份报告主要提出了三项对华贸易核心原则,即推动日益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为美国人民赢得该体系的经济利益;追求更平等、更持久、具有平衡的机会、能够为美国创造对称的出口部门就业机会的贸易关系。报告中提到美国即将针对美中贸易采取一些行动,包括强化美国贸易代表署执法能力,以便更好地确保中国履行贸易义务;强化美国贸易代表署获得中国贸易体制和实践的信息的能力;强化对华贸易谈判能力;就对华贸易增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协调等。
“这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就其对华贸易政策发表的第一份全面评估报告。”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说,美国提出的这份报告酝酿已久,其背景主要是近年来持续扩大的中美贸易不平衡态势、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谈判以及国会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美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担忧。美方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在2006年进入第四阶段,应当成为一个要求中国更加负责任的阶段。而美方所谓的“中国应当更加负责任”的事项主要围绕进一步开放市场和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进一步加强力度。
“虽然美方提出一些新提法和新措施,但中国对此不必过分多虑。”梅新育说,首先,这份报告对中美经贸关系总体评价是好的,认为其有利于美国利益,报告中的论断——“这些发展有助于扩大和深化美中两国各个层次的关系”、“美国也从这一贸易关系中受益”、“2001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增长5倍于对世界其余地方出口的增长,中国从美国第9大出口市场跃居第4大出口市场”等,都表明这一点,而贸易摩擦则是第二位的。其次,波特曼明确表示,不要把这份报告与贸易赤字直接联系起来,贸易赤字是宏观经济的问题,不只是贸易政策的问题。“这样一来,对他们而言,可以避免国会给他们的执行部门强加实际上无法完成的任务;对中国而言,则是减轻了压力。”第三,报告要求采取的具体行动有不少目的是扩大提出报告的部门在美国的政治影响力,当事者未必真的认可他们纸面上对中国的一些指责。此外,这份报告对中国的许多指责是无理的。比如对中国市场开放的指责和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指责,其实,在这些问题上最活跃的美国企业往往也是在美国国内受到垄断、滥用知识产权指控乃至诉讼的企业。但是,他提醒说,报告中提出美国将与别国协调向中国施加压力,这一点值得注意。
“更况且,报告提出的很多一些措施只是美国一直以来做法的延续,或者根本就是缺乏根据的。”何伟文指出,如报告指出美国将增派专门的人员来中国调查中国履行世贸承诺的情况,而中国对WTO承诺的履行情况并不用美国监督,WTO在2005年的报告中对中国履行世贸承诺做出了肯定。“此外,报告表示美国将搜集中国体制改革、补贴、技术标准、农业检测透明度方面的情况,这种‘品头论足’的行为一直都存在,美方所言的中美贸易新阶段没有新意,只是对过去的延续而已。”他同时表示,报告中提到最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加强对话”,美国对中国不会因此而有过于激烈的行动。
对于报告提到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和中国对美国巨大贸易顺差问题,何伟文认为,一方面,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增长的同时,对全球贸易逆差也在同步增长,按照美方统计的数据,2005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约2000亿美元,美国对全球贸易逆差约700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比1997年均大概翻了两番,对中国逆差占对全球逆差的比率大致没变。这说明美国对别国贸易逆差增长的现象主要是由其本国产业结构造成的。
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绝大部分是美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及其在中国的加工贸易造成的。按照中方统计,2005年美国对中国逆差为1000亿美元左右,上述企业在中国的加工贸易造成了其中9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而正是这些加工贸易,在2004年给美国企业带来了约600亿美元的利润。
他表示,中国不必过于多虑美方提出的评估报告,2006年中美贸易将基本延续2005年的格局,进出口都将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