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热线”90分钟铃声不断 “未成年人成长”牵动代表委员
两会热线
未成年犯能否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如何帮助未成年人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中小学有没有勒令学生退学的权力?
……
大政策、小个案;老现象、新问题。 昨天上午,本报“两会热线——关注未成年人成长”一启动,3台热线电话,没有一刻“喘息”,在预定的一个半小时里,被近100个电话“打爆”。总是电话刚挂断,铃声又响起。
特邀前来接听热线的省政协常委、团省委副书记王晓,省人大代表、华师附中副校长朱子平,省人大代表、高级律师朱列玉,一一认真听来电、细细作答复。
倾听、记录、解答,往往只能抓住放下听筒的短暂一瞬,放下笔,抓起杯子,匆匆喝上一口水。铃声不断,同步现场直播的南方网上也不停刷新网页。
热线之“热”、百姓之“热”,令坐镇本报“两会热线”的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更高,他们表示:“肩上责任更重了,‘请命’更有针对性。”
“黑网吧”包围校园没人管
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有望立法
“如何有效整治网吧,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问题在昨天的热线中也被多次“点击”。不少市民担忧地指出,目前“黑网吧”的存在及蔓延趋势,已经成为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大诱因。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得采取有效措施,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网吧,营造一个健康的信息获知及交流的渠道。
东莞一位教师来电反映,当地一些网吧专门在学校周围设立网吧,而且没有经过合法登记。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惜违反规定,吸引在校生上网,有的还提供吃住,通宵经营,帮助孩子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等,对发生在网吧内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甚至纵容包庇。
“有好些网络游戏涉及暴力或色情内容,对辨别是非能力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好奇心强、正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祸害。”一位张姓网友说,“一是学生一旦沉迷其中就不能自拔,不仅荒废了学业,还会使性情易变得焦虑和冲动;二是容易在网吧结交社会上不法分子,易受到鼓动和唆摆。因此,主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
代表委员回应
针对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问题,王晓委员首先就向读者传递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立法项目已被省人大纳入“十一五”立法规划,并作为2006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她介绍,按计划,《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立法项目今年要完成条例草案的起草、调研和论证工作。其中,有专门的章节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净化条例,例如深夜12点后所有网吧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等。
朱子平代表表示,打算将好几位热心市民关于“以技术防控”的建议整理、归纳,传递到有关部门。比如除了扫除“黑网吧”外,还可在全省合法网吧统一安装使用一套“限制未成年人上网管理系统”。消费者第一次到网吧上网时必须首先使用自己的有效证件开一张专用上网卡,并同时在指纹识别仪读卡器上记录指纹,用户信息就自动输入到网吧监控中心自动记录储存。以后消费者在该市任何一间合法网吧上网,必须先刷卡,然后扫描指纹,验证后方可上网,并配备访问各种网页的权限。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就能有效疏导、减弱未成年人的不良上网习惯和可能。同时,在有能力的地市还可对网吧经营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对超时经营的网吧可强行切断信号源,实行强制下线。一旦在线发现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可马上派人前往调查取证,并作出处罚。
回头浪子求学难
未成年人罪犯应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目前,广东省在押未成年犯人成倍增长,但教育覆盖面低。虽然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成立了广东省育新中学,但依然不能满足未成年犯的教育需求。据统计,每年约有85%以上的未成年犯在进入未管所前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昨日,一读者反映,他的一位未成年亲戚因抢劫罪被判三年徒刑,服刑后开始悔悟,渴望得到上学的机会,但一直难以实现。另外,不少来电的读者担心,长此以往,未成年人罪犯将在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段中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刑满释放后与社会脱节,甚至再度走上犯罪的道路。
代表委员回应
朱列玉代表在认真接听了读者的电话后表示,未成年犯不应失去受教育的机会。犯罪服刑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如果因为犯罪剥夺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仅不利于他们改过自新,更加会使得这些未成年犯的人生从此堕落下去,无法达到服刑改造的真正目的。
王晓委员也指出,未成年犯身心未健全,可塑性很强,经调查,很多未成年犯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因为教育缺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将未成年犯纳入国民义务教育行列就显得特别重要。她建议,在管理体制上,未成年犯的文化教育工作应列入全省实施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其教育经费应纳入财政专款范围。
擅令学生停学属违法
学校开“罚单”要依法而行
在昨天的“两会热线”讨论期间,3位坐镇热线的委员、代表接听到好几个来自江门某中学学生家长的电话。据称,他们的孩子在读初二,因在学校打架已被停学一周以上,有一个学生甚至还被“开除”。这种做法当即受到了委员、代表的批评。
问题学生不能一“推”了之
“如果只是因为打架,学校没有权力对学生作出停学、甚至开除的处罚。”王晓委员说,“哪怕是问题学生,学校也不能将他们推到校园之外。一旦学校把教育的责任推向家庭、社会,往往会使这些孩子误入歧途,一错再错。”
朱子平代表说,也许有部分学校认为,那些“劣迹斑斑”的孩子就像“老鼠屎”会坏了一窝粥;但如果让他们“回家呆着”、“到社会混”,看似校园清净了,但孩子的上学权、受教育权却被剥夺了,不仅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会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学校要承担学生停课损失
朱列玉代表指出,学校擅自不让学生上课的已违反了教育法。学生因不能上学而造成的停课等损失,学校还应当予以承担,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他说,“学生违法可由法律作出相应制裁;但对待违犯校规的学生,学校开出的‘罚单’也必须依法而行,不能凌驾在法律之上。”
朱子平还认为,学校以学生表现不好,影响其他同学等为由,将学生拒之门外,是没有依据的。他表示,根据家长提供的情况,将作进一步调查,并尽快使相关学生获得合法权利。
青少年心病易诱发犯罪
社会尚缺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
生活不开心,情绪受压抑,对未来感到忧虑……据调查,有近六成的未成年犯在犯罪之前有以上种种负面情绪,甚至其中有1.4%的未成年人曾想过自杀。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压力的年龄下限越来越小,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为众多家长、老师和社会工作者担忧的问题。
昨天有读者来电反映,目前专门为青少年开设的心理咨询机构还比较缺乏。广东外来工较多,他们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容易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应的排解疏导渠道,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发犯罪。
代表委员回应
王晓委员表示,目前团省委有个“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热线,去年12月又成立了青少年犯罪研究会。“12355”一年接听了2200多个咨询电话,形成初步的工作机制,可帮青少年排忧解难。但青少年心理健康形成的原因复杂,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形成良好的疏导氛围和机制,才能真正标本兼治。朱子平代表则认为,学校要负起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治疗的责任。
本报记者 谢苗枫 徐林 胡键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