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氯碱工业向规模化,技术化发展的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扩建速度过快。 2004年,得益于下游产品的市场行情走好和由于烧碱企业缺盐、缺电、限产造成的供不足需,国内烧碱市场出现近几年少有的火爆行情。但是,随着大批新建、扩建装置的投产,烧碱下游产品的发展速度已跟不上烧碱的扩建速度,2005年将增加334万吨/年的产能,新增如此多的装置使原本过剩的国内烧碱市场不堪重负,致使2005年中期,国内烧碱、聚氯乙烯市场转为弱市,这是扩建过快带来的必然结果。
    2、规划存在盲目性。一些企业,特别是新建氯碱装置,对上下游产品市场及竞争环境缺乏全面长远分析。认为有电有盐就可以兴建氯碱装置,可以依靠热电碱联合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液碱的销售原本存在市场半径问题,加之对超载运输的治理,使液碱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建氯碱装置前必须充分调研周边市场。与前几年相比,2005年1-6月国内烧碱出口量为36.65万吨,已超出2004年全年出口量。烧碱的出口量增加,缓解了国内烧碱市场的压力,但从全球氯碱发展的形势看,烧碱过剩趋势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此,不能将解决国内烧碱过剩问题寄希望于出口量的增加。
    3、分布不匀,局部地区企业密集。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烧碱生产装置。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经济水平不同,氯碱市场情况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造成各地氯碱发展不平衡。山东省的盐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建氯碱装置在原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产能、产量在国内遥遥领先。江苏省的盐资源同样丰富,而且氯碱下游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其发展速度正在加快,生产能力已达到国内第二位。另外,局部地区氯碱厂家密集,装置分散,如山东省有氯碱企业12家;四川省乐山市有2家;宁夏石嘴山市有3家。以上地区的氯碱产品均无法在本地消化,只能运到邻近或更远地区销售,且产量越大,销售的地域范围相应扩大,所以销售成本必然增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民革宁夏区委会的专家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调整氯碱行业使其有序发展。
    1、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只是对企业起指导作用,必须考虑产业链和环境效应。政府必须增强对企业的约束作用,强行制约布局不合理的欲建氯碱企业,避免造成对资源、人力的浪费和企业间恶性的竞争。
    2、氯碱行业作为资金投入量大、低产能的基础产业,必须走装置大规模、产品多样化和高质量的道路,扩大生产规模是正确的发展路线,但也不能忽视产业链的发展。生产烧碱、聚氯乙烯不应是氯碱生产企业的唯一选择。近期国内聚氯乙烯市场己显露出疲软状态,企业应摒弃传统的氯碱—聚氯乙烯的单调生产模式,可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下游产品,如建漂粉精、氯代异氰尿酸等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精细化工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和抗风险能力。
    3、氯碱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尽早解决目前氯碱行业中存在的“使用超前,研发滞后”的问题,充分考虑市场、原料和技术条件,合理开发碱、氯、氢的衍生产品,向下游发展,努力做到设备通用化、生产系列化、经营多元化,培植好精细化工“产品树”,走循环经济道路,争取建成类似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的乙烯、氯碱、氯乙烯、聚氯乙烯、TDI/MDI、聚碳酸酷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