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重组的最终结果尚存变数,但是各方普遍认为以花旗集团为首的财团会是最后的胜出者。而花旗入主广发行的“突破效应”也远大于其他重组方案。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花旗集团在这轮中国银行业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浪潮中,并未获得期望中的收获,尤其是错失参股中国建设银行的机会,更是令其难以释怀,因此,入主广发行就成为其志在必得的目标。
在最新一轮的竞标方案中,深悉中方“政策底线”的花旗集团对方案作了重大调整,在与中资财务投资者共同组成的财团中,花旗占40%-45%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这样既能符合银监会有关财团相对控股的要求,又使花旗能够达到实质性的控股目的。
“如果花旗集团控股广发行,相信必然会在管理上带来重大变化。”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伍永刚说道。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伍永刚强调,花旗能否对广发行进行实质性的改造,“关键在于持股比例。”伍永刚表示,如果花旗在广发行重组后的持股比例能够达到40%-50%的话,就能够突破此前类似合作的“瓶颈”,为广发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
就在此前的1月4日,花旗在国内的另一家参股银行浦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公司第四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将收购另外六家国有股东的全部股权,股权转让完成后,上海国际集团的持股比例至少将达到28.46%,大大高于花旗可能增持浦发到19.9%的比例。
尽管花旗和浦发行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对此事“不予置评”,但多位业内研究人士表示,花旗与浦发行在合作方面除银行卡业务外,未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其持股比例的限制有很大关系。
而在花旗入主广发行后可能带来的变化方面,伍永刚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二是风险管理的完善;三是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在这些方面,新桥入主深发展后的变化可以作为借鉴。”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深发展新任外籍行长韦杰夫曾坦言,他到任后最深的感触便是深发展仿佛不是一家银行,而是18家不同的银行。而他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与张光华相仿,那就是建立标准化的统一管理机制。
短短一年时间里,深发展18位分行行长轮换了10位,辞退了2位。与此同时,各分行的信贷和财务审批权也被收归总行直接派出的“财务执行官”和“信贷执行官”。
但在相对控股股东支持下的管理层所推进的这一大刀阔斧的激进改革,也同样遭遇到了相当的阻力与反弹。一方面是包括原中方董事和财务总监在内的高管纷纷辞职;另一方面则是其他股东代表对新桥“独断专行”的抱怨。
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向记者指出,相比新桥,花旗的优势可能在于,作为全球领先的银行业集团,花旗自身有大量的金融人才,不需要像新桥那样大量举聘外部职业经理人。
“从某种意义而言,新桥投资只是一个‘银行修理工’的角色,花旗则希望成为真正的所有者。二者目标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路径选择以及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该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