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谦 北京报道
全国工商联最近完成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成的企业家和工商联人士对非公经济“36条”的落实情况表示满意。这可能是非公经济“36条”发布以来,对其落实情况最具权威性的调查之一。
一年前的2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因文件全文共分36条,因此被企业界称为非公“36条”。一年来,对于这份文件是否在地方与相关领域很好地贯彻落实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
周年问卷
在本报发稿时,这份问卷调查的结果尚未公布。本报获得的一份问卷分析报告显示,在收回的999份问卷中,对“36”条一年来的落实情况表示“非常满意”的占17.3%,表示“满意”的占49.3%。
这份调查的受访者来自29个省、市、区。在调查对象中,767位受访者为民营企业负责人,其他基本为工商联干部。
但是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受访者对中国非公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较之2005年“36条”刚发布时下降了近3成:2005年对非公经济前景“非常有信心”的比例为66.7%,而目前这一数字下降至31.7%。
去年末,全国工商联做这份问卷时,正是各界人士对非公经济“36条”落实情况争论最激烈的时候。
当时,在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说:“‘非公36条’真正落实需要3-5年,充满困难。”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也说,非公经济36条“贯彻落实进展太慢”。
全国工商联被认为是民营企业家的“娘家”和利益代言人,拥有近200万户会员,其中主要是私营企业。
全国工商联最新完成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受访者认为,在行业准入、政府沟通和舆论环境等方面,民营企业面对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好于2005年。实际上,接受问卷调查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在基础设施、电信、公用事业和教育等领域,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是,金融服务业、石油领域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准入壁垒受到了广泛质疑。在石油业领域,认为准入程度改善的受访者只有13.2%。国防科技领域只有7%。对此,问卷也显示,61%的受访者将垄断行业改革缓慢看作贯彻“36条”的主要障碍。
与市场准入相比,民营企业最头疼的问题还是融资和税费负担。同2005年的问卷相比,认为融资渠道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受访者从58.1%上升到了70.6%,税费负担的比重从35.8%上升到了47.9%。
与2005年相似的是,有74.6%的受访者认为,制定与非公经济“36条”配套的实施细则,仍然是贯彻落实“36条”的最主要工作。
争议没有停止
上周三与周五,民营企业界与官方举办的“36条”周年纪念会分别召开。对于“36条”一年来的落实情况,以及未来中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前景,民营企业界与官方的争议还在继续。
“感觉企业家和工商联的干部对这一年来的评价比较好,企业的发展空间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放宽。”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在周三全国工商联举办的会议上说。
在周五,由国家发改委——具体负责落实“36条”的最高政府部门组织的官方纪念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长达40分钟的讲话中也表示,中央政府已向各个相关部门下达了多份关于“36条”的配套文件,但“具体落实的状况可能需要在长远时期看到成效,并不是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能看出来”。
不过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国家虽然不再明令禁止,但政府部门颁布的行业准入政策规定,进入石油行业的民营企业要有3000万资产,要有几十个加油站,有多少年从业经验。他说:“刚一让民营企业进入就提出这么高的要求,不是很荒唐吗?”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则对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遇到的困境深有感触。他在海南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从事电讯电缆的企业家,企业效益不错,但缺乏流动资金,就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个老板将2500万的资产做抵押,要求贷款600万。但是左申请、右申请也不批,银行说得直白:“民营企业就是不贷,因为不还贷款的可能性很高,出了事我要负责。不像国有企业,出事我不用负责,因为是在执行国家的扶持政策。”
对此问题,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单忠东建议,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应该发挥直接作用,如划拨专门资金扶持中小企业。
曾经专门负责“36条”起草的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陈全生,仍然对“36条”的落实表示乐观。在22日的研讨会上,他说:“由于今年的就业问题突出,尤其是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国家必然仍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在上周五欧新黔也表示,新的一批“36条”配套文件将陆续在今年出台。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