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报:目前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因此社会上流传“房改将人口袋掏空,教改将学生家长逼疯”的说法,对这一点,你是如何看待的?
李亦菲:关于对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否合理的争论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 事实上,这是一个已经争论了近百年的问题。
在20世纪初期,美国率先实行了文理兼容的现代型学校,有了今天的学校的体制设定和学科划分。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这种现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就一直受到质疑。
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进步主义教育”这一观点。杜威认为,学校带给学生的应该是可操作性的实用知识,而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也就是说,学校的功能应该是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
进入60年代以后,西方的教育家发现学校对于学生的影响仅能解释学生成绩变化的10%,远远低于家庭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这一发现引发了“学校到底应该起到什么作用?”的争论。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出现了“学习型社会”的观念,并开始了改造学校教育的热潮。
我国的教育改革是在这一世界性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我国教育改革简单地做出“成功”或“不成功”的判断都是轻率的。
财富时报:现在教育界将建设“学习型学校”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一个重要途径。您认为这一途径的可行性有多大?
李亦菲:学习型学校的理论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在1990年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归纳了学习型组织必备的五项修炼的要点:即个人掌控、心理模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这一理论的基本追求是使组织减少内耗,避免组织成员的力量相互抵消,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能力。这一理论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0%采用这种理论管理企业,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日本的大阪用这一理论构件学习型城市,新加坡则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政府管理,建立学习型政府。
在以上措施的推动下,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学校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和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传统教育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不再是人们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的场所将扩大到家庭、社区、工作场所乃至大自然;同时,学校也从封闭的教育机构转变成开放的社区学习中心;2、学校的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有利于个体成长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3、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而是强调学生自我导向的、形式多样的学习。
在21世纪初,江泽民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教育界就此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学校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创建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构造学习共享系统,促进交流和对话;建立共同愿景;建立灵活的应变机制等。许多学校和地区都将建设学习型学校作为重点来抓。创建学习型学校是大势所趋,是符合时代需求的。
财富时报:目前,在我国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实践中存在有哪些问题?
李亦菲:首先,人们对学习型学校的概念的理解有偏差。许多地方在创办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中把学习界定为个人的学习,并以此为根据提出“学习型个人”、或“学习型教师”的概念。有的学校将政策、规章制度、电脑、外语、普通话技能等当成是硬性的学习内容,强制老师学习,导致许多老师将学习看成是工作之外的负担。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将学习型学校作为学校工作总结的标签,将大量的学校日常工作也纳入其中。结果导致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徒有其名。再有就是许多学校的基础很差,老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无法进行改革。只有少数学校能够借鉴企业中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经验,比较规范地开展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财富时报: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李亦菲:在学习型学校中,管理者和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都是平等相互交流的关系。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强迫的、紧张的、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应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打破原有的官僚化的办学机制,使学校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场所。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五项修炼对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需要针对学校的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财富时报:你希望本次两会的召开会会对中国的学习性学校建设的实践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李亦菲:创建学习型学校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我国目前学习型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各级政府应加大改善普通学校办学条件的力度,缩小学校“两极分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践。
2、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目前国内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总结成功的经验、改正不恰当的做法。
3、研究部门应深入开展学校型学校建设的理论研究,探索我国不同类型学校学习型学校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