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分别于200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此次“两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2006年的中国经济列车还能提速多少?一直为世界所注目的人民币汇率会有大幅波动吗?生产安全形势如何?自主创新会不会给盛世的中国带来新气象?对外贸易摩擦是在沉默中继续激化还是有所缓和?“十一五”规划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蓝图?能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新一届政府“以人为本”的工作重心虽得到广大民众的称颂,但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进步完善是百姓生活永远的期待。 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图的就是生活再过得舒服一点。
百姓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正是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
百姓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忧虑,是心底的呼唤,也是社会前进的方向。
2006的“两会”,百姓有什么样的期待?
本报特联合搜狐网推出“两会”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NO.1
开学了,
学费负担能否少一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月19日曝光了西安美术学院等8所学校乱收费2270万元的消息,除了媒体显得有些歇斯底里的呼吁外,社会各界并未见有多大反响。广大民众似乎对这样的丑闻见怪不怪了。
用GOOGLE、百度搜索“教育乱收费”等类似的内容,都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条的相关信息。种种事实表明,升学考试、学校招生录取、新生入学,正成为教育部门个别人中饱私囊的腐败高危点。
据报道,近两年来,广西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教育系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218件,涉案243人,涉案金额2371万元。其中教育局领导32人、教育局下属教研室和勤工助学部门的领导41人,学校领导61人,基层教育辅导站领导51人。
区区一个省,且只是单纯的教育系统,就有如此多的腐败分子,涉案金额如此惊人,由此足见当前我国教育领域腐败程度已经有多严重。
“教育不公是社会最大的不公”渐成社会共识。从教育基建工程、采购设备器材到校园场地出租、文凭办证、乱收费、招生分配等,教育腐败的环节已细分化。无论是学校招生录取,还是升学考试、新生入学,腐败操作直接导致教育失去公平。
“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了房”,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首当其冲的教育乱收费正在考验着老百姓承受力的底线。有关机构计算出,最近的10年间,大学学费猛涨了约20倍;但这1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现在供一个大学生上完4年大学,需要一个城镇家庭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村家庭13.6年纯收入。教育本来是弥补贫富差距的最好方法,但目前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扩大着贫富差距。
教育市场化,正在剥夺穷人上学的机会。有学者指出,总体来说,贫困的根源还是在于“教育”,因为教育花费高,所以上不起学;因为上不起学,所以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所以挣不到钱。因此,“教育公平”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首要前提。
北京、江苏等地即将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春风来了,冰还会冻很久吗?
NO.2
毕业了,
工作机会能否多一点?
刘虹即将从南阳理工学院毕业,她所学的电子工程在4年前是热门专业,而如今,这个行业虽然依然火爆,但进入的门槛却越来越高。许多名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在电信、电力、电子等热门行业排着长队,加上这些行业随着市场需要战略转型,招聘规模和收入增长都在收缩,像刘虹这样知识单一又缺少实用操作技能的本科生求职之路并不乐观。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综合各种招聘会的消息看,今年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将趋于下降,薪酬、福利会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的现象。在近期举办的几场招聘会上,800元起步薪金的岗位都应者如云。从基层做起的观念,不仅被很多学生所接受,能被试用、给自己一个展现能力的机会已让大学生感到幸运。
就业形势真难!这6个字可以概括国家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认为,“就业人口不断疯长造成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十一五”前两年有可能是高失业的时期。
新增劳动力是就业压力的第一来源。今年全国16岁以上的人口增长将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大,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在500万到550万之间,如果农村每年按城市化水平的1%提高,就要转移1000万劳动力。而预计今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只能满足新增就业1100万人,将有1400万人处于无岗位状态。
“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是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对2006年就业领域面临突出问题的总结。
NO.3
工作了,
收入能否再多点?
GDP是官员们最关心的,销售额和利润是企业家关心的,普通劳动者们,最关心的大概就是工资了。但报刊上好像没见到多少老百姓谈工资的报道,经济学家们几乎没有什么关于当代工资问题的专著或者有影响的论文。
“分配”问题随着国家GDP世界排名的上升浮出水面,人们在看到国家这个大盘子扩大的同时,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口袋能不能负担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基本费用。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三大民生问题的“社会保障的屏障”业已坍塌,而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几次“吹风”,从今年起取消对电煤价格的干预,“松绑”的后果使电煤价“放开”成为定局,关心收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说,中国今后几十年能不能走成功,能不能真正实现“发展的愿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差距解决得好不好。收入差距的加大会使社会情绪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政府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创造新的问题。拉美国家之所以掉入陷阱,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过早、过多地采取了发达国家已经采取的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结果财政入不敷出、债台高筑、金融危机、百分之几千的通货膨胀,弄得经济停滞,创造就业的过程也停滞了。
国富民强是人人向往的理想境界,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存在内需不足、消费乏力、市场萎缩、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央的决策者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并明确将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列入2006年重点工作当中。调查显示,国家将提高百姓收入是应民心之举,有43%人觉得自己在2006年的收入要好于以往。
NO.4
结婚了,
能否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
小希和小范从前年就开始商量结婚,因为房子没有着落,俩人一直到现在还过着离多聚少的日子。俩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个人账户积蓄虽然在不断增长,可增长的速度怎么都赶不上房价涨得快。”小希来北京8年了,感受最深的就是房价的疯长,“有的房子与8年前比,价钱都快翻两倍了。”
“看着现在的房价,真后悔当初没借钱买一套。”小希说,今年他们打算在租住的房子里结婚了,“国家现在正调控房价,感觉现在投资炒房的人相比前两年谨慎了,说不定这一两年就能落下来。”
国家在调控,投资在降温,空置率超过20%等等,虽然购房人关于楼市崩盘、房价大降的期待并没有兑现,“买不起房”仍然是大多数人面临的窘境,禁止期房转让、加征房屋再交易流转税、禁止转按揭……
游戏规则正在改变。为遏制炒房,2月10日,建设部公布了2006年的工作要点,将落实商品房预(销)售合同联机备案和实名制购房制度。完善房屋权属登记规则,建立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指导各地规范登记行为。严肃查处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也已列入建设部的计划中。而二手房转让税也将会给投资炒房戴上一个“紧箍咒”。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2006年将是鼓励住宅消费年。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特困群体、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偏下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中等偏上收入群体都能程度不等地分别从住房保障体系中受益,将是未来政府着力推进的工作。
对于大众十分关心的房价问题,房地产开发商和专家们也进行了预测。
山东黄金(行情 - 留言)智业房地产公司总裁李中义认为,房地产的变化走势,政策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目的并不是要打压房价,而是要稳定房价。如果从经济学的道理来看,2006年房价还会增长。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大胆预测,房价跌到让大多数人民接受是早晚的事。
不管涨,还是跌,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不会有更加细节性的、更大突破力度的政策出台,可能发生的是对2005年已经出台的政策细节进行补充和细化。
NO.5
投资了,
股票能否回报点?
狗年新春以来,沾了“旺气”的中国A股市场突然变得很有吸引力。正在迈进G股时代的股市流动性好,大盘又处于相对低点,股改的财富效应随处可见,连外资机构都在大张旗鼓地唱多中国股市。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市场信心指数之一的“每日新增A股开户数”达7000股民。这一数字在狗年开市后继续疯狂上涨。通过近两个月的行情来看,新增开户数已成疯涨之势。
与中登公司数据暗合的是,券商的开户数和日交易量也在成三倍的趋势增长,而且百万元以上的大户也频繁出现了。北京某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业务量都是喜人的:“如果天天这样,今年拿全额工资外再拿奖金应该不成问题。”
“未来3到5年内,中国股市会扩大10倍。”著名股权分置问题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华生对中国股市的未来充满信心。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基础的制度性问题,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今年6月30日,占市值2/3的企业股改可以基本完成,第三季度将开始进入打扫战场阶段。全国政协委员、天津证券业理事长杨蔚东在今年的提案中将提出,后股权分置时期,应加重公平筹码,保护投资者利益。
2005年年末,中石油和中国铝业的并购重组,使这两个行业演绎了2006年股票春天的温暖故事。缘于股改大背景下的并购重组,将给证券市场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投资机遇,中小板和业绩承诺投资主题表现出的活力,也使2006的股市充满了希望。
NO.6
生病了,
到医院就诊能否便宜点?
浙江温州打工妇女因治不起病而被“活着送进殡仪馆”,哈尔滨“550万元”的天价医药费就诊余波尚未平息,深圳120万元的就诊风波又再次传出,这一系列新闻,使医改在2005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
十大暴利产业,医药业居首,这是业内公开的说法。近十年间,药品16次降价,但老百姓普遍感觉效果不明显。降价的空间到底还有多大?
2006年1月,随着药监局曹文庄等三名官员的被捕,药品价格年年降价,百姓开支逐年暴增的最大谜团终于有望破解:原来最大的奥秘就在中国药监局的新药批文。以2004年为例,当年中国的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平均每天批准29种);同期的美国FDA仅受理了148种。2003至2005年审批下来的化学药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仅有212个,其中真正的化学实体却仅有17个,加上中药22个,这个比例只有总药品数量的0.39%。这就是说,中国药监局批准生产的99.61%的所谓新药,都属于换汤不换药,而这些所谓的新药由于可以获得单独定价权,不受降价令约束,所以无一例外地都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上市。
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度欠缺、监督不严格,都为医药行业的暴利提供了契机。人人皆知的阿斯匹林每片仅0.03元,在不少医院已买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改名换姓的高价药“巴米尔”,每10片6.3元,其成分就是单一的阿斯匹林。据业内人士披露,抗生素是当前医药市场的“暴利之最”,通常利润率为20倍。
医疗市场化,导致医生看钱不看病,饱尝医疗难、医疗贵的普通百姓在2006年平价医院的大门里也许能得到些许改善。
在1月7日举行的200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语出惊人”:“各地市都应选择部分公立综合医院。”
不经意间,卫生部成了新年伊始的“春风”使者,“平价医院”如一阵温暖的小旋风,几乎瞬间便刮过大江南北:1月8日,浙江省首家平价医院中兴医院开业;1月12日,长沙市第六医院分院率先在全省公立医院开设平价病房……
但网友对平价医院的质疑,也许能让我们看到“看病容易”不是朝夕就能得到改观的事:会不会是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平价是否意味着医疗的低水平?医院会甘心因平价而减少收入和降低医生收入吗?如果没有政府在投资和政策上的配套措施,平价会长久吗……
NO.7
人老了,
养老金能否发放及时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劳动者的“安全网”。这道“安全网”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让老人“老有所养”,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各项缴费比例已高达40%,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为维系这一制度的正常动转,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资金,形成了约7400亿元的空账。近五年来,中央财政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补贴金额高达2093亿元。往好了说,这说明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往坏了看,则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巨大资金压力。
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我国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另外一个现实的难题是,离退休人数增长快于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的增长。包括4000多万已退休人员在内,我国上年末的参保人数只有1.6亿多人,仅占城镇人口的30%左右,不及劳动力人口的15%,覆盖率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
为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衔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资金的渠道和投向正在慢慢变得清晰和顺畅,如何实现这一庞大资金保值增值,将是未来路上需要不断探索和摸索的。
2006年,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金”能不能保障老有所靠,将是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
NO.8
讲究了,
能否吃得放心点?
在某报社工作的小陶在编前会听说“麦当劳薯条危及男性生殖功能”,感到十分意外。美国官方称,麦当劳油炸食物含有的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中断精子在身体中的反应。
“我刚从麦当劳就餐回来,听到这样的消息很不舒服,以后再也不敢吃麦当劳了。”像小陶一样因为“卫生、简便”,一直把麦当劳、肯德基当作自己的工作餐的城市白领不在少数。“危及生殖功能”这样的“绯闻”影响他们对麦当劳的抵触心理自然是难免的。
雀巢碘超标、肯德基“天绿香”含毒、炸薯条、薯片含有涉嫌“肥胖”“致癌”等物质。近年来,虽然洋品牌“丑闻”缠身,但人们很难见到洋快餐提前主动向社会、新闻媒体通报食品安全情况,却不断地在出现各种质疑后反复推卸责任、寻找退路,甚至拿出没有检测报告、国家标准等堂而皇之的理由来搪塞。
我们自己生产的食品情况又怎样呢?从甲醛大米、注水肉、腐败香肠到污水酱油(醋),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一幕幕令人作呕的食品制假案,让我们面对佳肴难以再胃口大开。
在假的不受重罚、真的不被鼓励的社会境况中,一件件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法律“底线”变得弱不禁风。如何才能让一些本该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的产业,不至于走上歪路,坑害消费者?政府和商家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有一点可以坚信,我们的食品安全中,“阳光作业”会越来越多。
NO.9
发展了,
生态环境能否再好点?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重大环境事件接连发生。
自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到今年2月1日的两个半月时间,国家环保总局已接到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报告45起。其中较为重大的典型事件为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广西红水河天峨段水质污染事件、湖南湘江株洲和长沙段镉污染事件、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漏污染黄河事件和江西赣江水域油轮起火事故污染事件。
接连发生的三起事件,预示着我们为环境付出惨重代价的时刻到来。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生产安全事故频发,自然资源遭受不顾后果的掠夺式“大开发”,GDP的增长可以说是一场拼环境和资源的战争。
统计显示,中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有人计算,2003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5%。而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也占了16个。因此,从生态角度来说,中国的环保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据世界银行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所做的预计,2020年中国仅燃煤污染一项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的经济代价就高达39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没有生态的安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安全。频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再次提醒:高消耗、高成本的破坏环境的高增长经济,是一种自杀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正为环境付出惨重代价,环保已到最紧要关头。
2006年,一场新的“环保问责风暴”正在国家环保总局酝酿。环保总局将建立全面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通报与发布制度和程序,实行责任追究机制。
NO.10
和谐了,
社会安全感能否好一点?
有一则在网上招来不少“板砖”的短文,说的是“北京月收入15000元生活很没有安全感”:每月除了还房贷5000元、超市2000元、吃饭1000元、买衣服1500元,玩牌1000元,还剩下5500元左右应付突发事情,比如女友过生日、和朋友出去玩等等。每个月都几乎不可能存下钱。
该人的结论是:“北京这个地方生活费用太高,我虽然有几十万存款,但根本不敢花,随便什么地方用点钱就好几万。加上马上要结婚、生孩子,上学、生病……竞争压力这么大,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明天灿烂,只有埋头猛挣钱。”
月收入15000元的生活都没安全感,看起来虽然有点矫情和夸张,但其中折射出的危机感还是显而易见的。
当大学的学费高得要掏空一个家庭10多年的积蓄时,看病的费用高得需要考虑是治疗还是放弃治疗时,当购买一套房子需要透支一个家庭10多年的消费能力时,公众的安全感遭到质疑是无可辩驳的。
零点公司最新发布的一项针对4128名18至60岁常住居民的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治安安全感,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老百姓安全感的下降,给“公共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非典、禽流感、地震等自然灾害,人显得那么渺小;北京庙会上踩死几十人,吉林医院的一场火灾,吞噬39条生命,据说“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人口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出门就会有亡命的危险;再说吃点东西,这个致癌,那个有毒,还有高脂高糖……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储蓄率已经高达46%,居民储蓄存款达14万亿元,老百姓不敢花钱?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缺乏安全感”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安全感”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是社会治安、个人求学、就业、医疗、家庭、养老等方方面面的心理感受;“安全感”是公民对社会的信心指数,是衡量社会和谐度的重要参数。
和谐社会了,2006年,我们的社会安全感在哪里?这是需要国家、社会、个人都要思考和付出积极努力的事业。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