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28日《东方早报》报道,伊朗政府计划于3月20日成立石油交易所,并将以欧元为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单位。这一消息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不在于成立交易所本身,而在于其定价和交易货币单位是欧元,不是美元。 道理其实很简单,以欧元定价和交易的石油交易所有可能彻底终结石油美元的环流,严重地挑战美元霸权。
伊朗石油交易所对美元的真正威胁
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世界各国除美国和美元化国家以外,都必须大量地储备美元,在国际贸易当中也必须大量使用美元。这就造成了“全世界都在使用美元,而只有美国在生产美元”的局面。目前,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都是用美元计值,各国中央银行储备的三分之二也是以美元资产的形势持有。
石油美元的环流是基于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一种特殊国际政治经济现象。石油美元的环流在美国通过大量经常项目逆差的方式维持美元输出的同时,保证了美国的资本项目顺差,从而也就弥补了贸易和财政上的赤字。这对支撑美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一环流过程中断,就会出现国际收支“双赤字”的现象,那么美元就会因为世界各国担心美国经济不可持续而发生信用危机,从而出现大幅度贬值。
定价和交易货币之争实际上是国际主导货币之争。近年来,欧元对美元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在这个时候,作为产油大国的伊朗提出建立以欧元定价和交易的石油交易所,无疑是对美元的严峻挑战。
伊朗没有能力改变国际石油体系
作为国际主导货币的美元与作为现代工业血液的石油紧密相连已经是定论。但是,如果认为伊朗提出建立以欧元定价和交易的石油交易所就能打破这种联系恐怕站不住脚。
提出以欧元定价和进行石油交易,伊朗不是第一个,当然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005年7月,沙特阿拉伯货币政策署副署长称,由六个石油产出国共同组建的共同货币———“阿拉伯第纳尔”将会与欧元挂钩,或者与一揽子货币挂钩,而不是与美元挂钩。俄罗斯也公开表示考虑建立用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并且考虑在外汇储备中增加欧元资产的比重。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方案也都仅仅停留在计划阶段,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恐怕在于美国依然主导着国际石油体系,这一体系决定了石油利益的分配格局。
石油的价格、产量以及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乃是石油需求国家与OPEC以及非OPEC产油国之间的博弈和政治安排。美国主导着世界的经济秩序,并且有能力对石油供给做出有力的制衡。美国控制石油,特别是控制了石油的供给、运输以及价格。为了达到控制石油的目的,美国人几乎无所不用。国际石油体系就是在这种不对称下的均衡状态的产物,其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它依赖于国际石油组织,但更依赖于国际军事集团的控制。
伊朗试图建立以欧元定价和交易的石油交易所就会打破目前的国际石油体系,也就是打破业已形成的石油利益分配格局。伊朗必须同时争取OPEC、非OPEC产油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油需求大国以及其他石油需求国的认可才能够改变这种既定格局,这同时牵涉到世界主要大国的利益调整和分配。这不仅仅是资本流动转向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问题,还可能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伊朗既不希望石油全部以美元定价和交易,也不会希望全部以欧元定价和交易。其目的很明显是以欧元平衡、打压美元,最关键的是,增加其在核问题谈判上的筹码。至于打破既定的国际石油体系,伊朗既没有能力,也缺乏足够的支持、准备和决心。
中国应当在两个方面“运筹帷幄”
面对国际上关于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争夺,作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之一的中国有必要在两个方面“运筹帷幄”,“未雨绸缪”。
第一,充分利用当前世界市场上大量的石油贸易盈余。据估计,目前光中东地区就有大约5000亿的石油美元,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与石油生产国的多方面合作,以政府贷款、项目参股、企业投资等形式利用丰富的石油美元资源。目前,这方面的合作已经有良好的开端。
与此同时,应当充分注意到石油美元的流动可能带来的冲击。既要创造有利于投资的金融和法律环境,又要避免“引狼入室”,给我国金融市场和国家经济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未来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多元化是个趋势,但绝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人民币成为定价和交易货币将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重要步骤。实现这一目标,也意味着将打破既有的国际石油体系乃至国际经济秩序,需要时间和物质上的准备和谋划。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选择时机。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在什么时候去做。时机的选择既取决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也取决于实现方式的成本和收益。当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主动出击的时候。
□管清友(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博士生)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