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被很多人说成是“自主创新之年”。年初隆重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上下对自主创新都是分外重视。不过,最近发生的两桩新闻却有点煞风景:一是曾经被视为“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面旗帜的EVD技术被卖给了外国人。 我在几个月前说过:“(没有)良好经济环境和广泛经济权利……人为去扶植一些‘自主品牌’,就像是无根的盆景。看似郁郁葱葱,其实丝毫不能改良土壤,而且很容易就会被连盆搬到别人家里去。”EVD不幸就成了被连盆搬走的实例。二是据报道,所谓“国内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电脑芯片,最近被人揭发为彻底的大骗局,用拙劣的造假手法就骗得了国家上亿元拨款。这个事件尚无调查结论,但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看,以假创新骗取拨款的现象肯定存在,即使不是汉芯一号。
这两桩事件有一个共同点:所涉及的“自主创新”,都并不是民间自发的、真正由人民大众所自主的创新,而是在有关政府部门扶持下的“官”主创新。EVD脱胎于有关政府部门直接扶持的科研项目,一直是国家标准的候选,去年获准为国家推荐标准。而汉芯一号则更基本上是在靠国家拨款吃饭。它们的弱点也恰恰来于此。EVD为了成为国家标准而避开了国际上流行的技术路线。这种人为的独树一帜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因此除了某知名民营企业家给予了强力投入支持外,EVD并没有得到产业界发自内心的响应。最终因资金紧张而失败,可以说是很自然的。至于汉芯一号,就算它没有造假,这样一个花掉纳税人上亿元仍未带来实质经济效益的“创新”,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我这里并不是说,“官”主创新就一无是处。但是,目前以政府部门审批拨款为核心的“官”主创新制度,的确需要改造。创新是一项高风险、高度发挥自由思想的事业,而政府部门的工作特点却是讲求规程和稳定。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本身就是南辕北辙。有人说,政府部门可以依靠专家委员会嘛!但这些评审专家还得是政府部门来挑选的,专家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和准则一般也是政府部门来制定的,还是会影响到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
“官”主创新的思路,在科技界还有很多支持者。他们喜欢举的一个例子就是“两弹一星”。问题在于,两弹一星是在我国遭到国际技术封锁和军事威胁下的国防项目,只求符合国家利益,不需考虑经济效益。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的创新却不能不讲效益。两弹一星是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比较适合由政府主导开展。而在今天的开放经济条件下,这类工程式的重复“创新”是不会有市场的。真正具有新颖性的创新成果,不大可能由政府靠大计划、大工程的方式来取得。
政府应当切实转变自主创新的思路,从“官”主转向把创新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广大国民手中。例如:对所谓“自主技术标准”,要交给真正属于民间、真正代表国内产业界利益的产业协会去制定,而不是由挂靠于政府部门、拿着政府拨款的个别机构来制定;对所谓“自主知识产权”,要通过建立优惠的税收政策、自由的金融体系,让民间商业资源能向创新领域充分流动,使得创新成果像雨后春笋那样纷纷成长起来,而不是把政府财力集中于一两个领域,搞出一两个“自主知识产权”典范就算解决问题。
事实上,如果把政府直接科技拨款的投入,转化为通过一套机制来撬动、引导社会资源的投入,自主创新的效果会好得多。我很早就提出过,政府与其花很多钱成立自己占股、控股的风险投资基金,不如用这笔钱做种子成立一个以收购风险投资为目标的信托基金,这样可以产生数倍的放大效应;政府与其到处花钱、重复投入多个内容相似的创新项目,不如花很少一笔钱对这些内容相似的项目进行彻底评估,并依托评估的结果把真正的好项目推向社会,向民间融资。比如说:当初若把投入汉芯的一亿元拿来做评估和融资的费用,则融来的资金恐怕都够搞三四个、七八个类似水准的项目了,而假使有任何造假行为,也一定早早就在严格的审查过程中被识破了。
(作者系Manatt Jones 国际咨询公司顾问)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