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日电2006年是国家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这个规划中,自主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虽然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已在业界成为共识,支持自主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嘴头上。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教授说:“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需要用户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需要做点儿实事,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了。”一年后重新来审视这段话,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业内人士支持自主汽车的人不在少数,但购买这些汽车的人不多。无论是奇瑞的QQ,还是吉利的豪情,购买者都是钱不多的普通老百姓。浏览一下网络上的汽车论坛,骂日本车的比比皆是,但日系车在中国畅销却是不争的事实。
基于此,支持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决不单单是奇瑞、吉利哪一家企业的“家事”。既然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之一,那么汽车业的自主发展也应该是“国事”。这其中,政府和消费者的切实支持就不能只停留在嘴上了。
鼓励消费购买自主汽车,首要的条件是产品要有足够的竞争力,除了技术层面的不断提升之外,价格无疑是最具诱惑力的因素。从目前看,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打的正是价格牌,但由于价格压得太低,基本无利可图。有媒体报道说,一辆奇瑞QQ的利润只有500元。试想,这样的盈利水平如何保证研发的投入,更何谈要赶上外资汽车企业。
从政策层面看,无论是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还是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都有鼓励汽车自主创新的条款,但只是大框架,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不客气地说,这些条款都是轻描淡写的官样文章,基本没有可操作性。
鉴于此,国家应尽快出台“趋利”政策,帮助自主汽车企业营利,如此才是在真正支持汽车业的自主创新。事实上,针对合资汽车企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用地和购置设备等方面都有现成的“趋利政策”。只不过,过去很长时间以来,羸弱的自主汽车企业根本就没有得到过重视,更何谈政策扶持。
基于汽车研发的巨大投入,有人提出,国家是否应直接参与自主创新。事实上,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总统克林顿发起开发汽车环保能源的PNGV计划,由八个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三大汽车集团的总裁或副总裁、美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执行主席组成委员会,构成了汽车产品创新的公共管理平台,大大推进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程。
对于时下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倡导自主创新需要政府、社会、消费者都行动起来,出台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以及培养、选拔人才的政策。如此,汽车业的自主创新才能落到实处。(武卫强)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