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活跃在地中海的商人主要有马格里布商人和热那亚商人两大群体。马格里布商人从事远距离贸易的特点是:依靠移民各地的马格里布商人作为贸易代理人,非马格里布商人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马格里布商圈,这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联盟”。
维系马格里布商人交易合约执行的机制并不是合同与契约,而是根据地缘、亲缘形成的“多边惩罚机制”,一旦有某个贸易代理商出现欺诈行为,整个马格里布商人联盟将对他做出集体性永久和彻底的惩罚。
同一时期活跃在地中海区域的热那亚商人,则不局限于在热那亚商人中选择贸易代理人,不排斥与非热那亚人合作从事贸易活动。他们通过创立合约与法庭来维系与跨时空的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合约的执行。
马格里布商人建立商业网络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极为有效,其交易成本非常低,但其具有的相对封闭性,造成边际成本非常高,也影响整个商人群落的转型与进一步发展;热那亚商人建立商业网络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缓慢,而这种耗时耗力建成的网络边际成本却非常低,具有很强的复制性与扩张性。
利用马格里布商人群体上的特点与行为方式,来研究解释温州商人特性的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也是最早对温州发展模式提出质疑的。早在2001年在温州瑞安市举行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史晋川就温州区域“零外资”现象提出疑问:在穷山恶水的情况下,没有外来资本很正常,但现在的温州民营经济非常活跃,到处充满商机,为什么还没有真正的外资呢?
充满疑问的史晋川在研究格雷夫的历史制度分析理论后发现,从马格里布商人特性中总是能看到温州商人的影子。
温州商人遍布世界各地,从中国西南边陲小镇到欧美各大城市的“唐人街”,都可以看到温州商人活跃的身影。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方式,温州商人建立了全国的生意网和“海外生意网”,并在各地都建立势力强大的商会组织,保证了温州商人不论到世界上哪个角落,都可以通过温州人开展当地的贸易。
正是这种封闭的贸易模式,温州的外向型经济步伐极其缓慢,温州几乎没有吸引到真正的外资。绝大部分所谓“外资”都是温州本地人到国外闯荡一番后,拿着外国护照再回温州来投资的,不要说海外投资者,就是国内的民营企业家,也很少会去温州投资。
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在温州的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结构的演变极其缓慢,基本局限于低加工和低附加值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皮革制品、服装、塑料制品和打火机等,20年前占据温州前几位的产业结构,在20年之后仍然没有任何改变。
而温州人在有关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专业化分工程度之高,营销网络之密,市场竞争力之强,无人能够匹敌。但产业升级却极为缓慢,因为对于温州人而言,进入新的行业即意味着进入一个以非温州人为主的分工体系和市场网络,将可能承担更大的机会成本及经营风险。
史晋川的观点并不能全面说明温州企业群体的问题所在,但可以肯定的是,与马格里布商人一样,温州商人身上固有的一些特点,让他们在20多年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而这些特性,现在却成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壮大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正如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所说,这群最能赚钱的中国人,正是因为太成功了,所以形成了强烈的路径依赖,而这种路径依赖就如同DNA一样,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马格里布商人最后没有改变自己的商业DNA,结果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个乐观的观点是,温州企业不会重蹈马格里布商人的覆辙。因为在过去五年内经历了顶峰和严重挫折的温州企业,将会在“高压锅”中迅速变化和成熟,至少,一部分企业已经在这样做了。
1、中瑞·曼哈顿项目是温州产业投资的突破口,还是温州商业整体衰退的表现?
2、五马街是温州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温州企业自己的旗舰专营店汇聚之处。
3、在范思哲、杰尼亚这样国际最顶级品牌的背后,也能看到很多温州服装企业的影子。
1、在午餐时间,温州每个产业园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农民工是温州企业打造低成本竞争力的基础。
2、在温州七里港码头,既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国际巨轮,又可以见到古老的旧式渔船。
3、经历了西班牙“烧鞋事件”以及俄罗斯的“灰色清关”,“中国鞋都”正在面临国际化考验。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