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8日《纽约时报》撰文称,中国房地产泡沫可能破裂。它援引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门提供的数据,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高到了一套普通的住宅大约等于城市居民10~15年的收入,而在美国,这一数字大约是3.5年。 因此,中国的房地产繁荣已经出现了让市场非常担心其价格可能雪崩的危险局面。
    《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城市的购房者们正在负担着和美国一样高的房价,之所以能够负担,是因为中国人能够从国有银行中借到非常廉价的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执行着国家行政性制定的5.31%的利率,而2004年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5.3%。3个月后,上述报道的主要采访对象——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分析师谢国忠发表署名文章称,上海的房地产要闯过2005年这一关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上海的市场状况可能还会持续几个月,但不会超过一年。得出这一结论的基本假设是美元将在2005年见底。美联储将把利率提高到3%以上,同时,美国的消费将真正陷入疲弱,这将阻止热钱流向上海。而在一个泡沫破裂之前,它都会保持扩张势头。预言很快在国内的部分地区转变为现实:房地产市场交易呈现僵局,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个人住房贷款直线下降。种种变化开始令业界忧心忡忡,并对未来的政策走势有了截然不同的预期。2006年2月22日,发改委公布《2006年房地产调控工作重点》。其中通篇都还在反复强调调控主旨,但是结尾处“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鼓励居民适时适度消费”的表述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类揣测、预期甚至是定论,开始不断呈现在公众面前。这场房地产宏观调控究竟会向何处去?或许此时,对于这个答案,我们需要比任何时期都要来得坚定。
    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
    空置率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空置率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当空置率在20%以上时,国家就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甚至是强制措施,以使商品房空置率在一定时期内降到比较合理的区间,否则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
    (2005年10月就空置率问题接受媒体采访)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
    10%~15%的空置使消费者有选择的空间
    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如果按照欧美英国家空置房指标统计3种方法进行计算,中国的空置率分别是3.52%、9.16%和3.57%,没有一个数据超过15%的国际警戒线。我国房地产业处于发展动态中,每年85%的销售速度是最好的。而房屋空置是市场经济下的产品,10%~15%的盈余使消费者有选择的空间。
    (2004年年末广州地产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空置率高是严重问题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中国的房地产现在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一是空置率高,二是要购买商品房,普遍家庭收入和房价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从逻辑上看,上述两种现象的并存是相互矛盾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没有完全市场化。让二手房交易真正的市场化,是解决目前房地产面临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二手房交易的市场化涉及到的政府部门、法律、政策,包括税收的政策非常多,不是单一的因素能够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