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两会”上,合肥市主管科技的官员们无法轻松起来,因为深圳自主创新试点城市的脚步正在反超。
2006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3月1日,作为唯一一家城市代表,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平结束了长达数周的全国自主创新报告团巡讲。
而这一天,安徽省科技厅政策室的一位官员以无可置疑的语气向记者表示:“合肥市是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全国“两会”期间,这两家城市的创新试点城市之争再度白热化。
合肥抢跑
合肥的地方官员和科技界人士们正不断向外界打出“试点市”的称谓。
行走在宽阔的合肥市黄山路上,一位中央驻合肥科研机构的人员指着马路两边林立的科研究机构说:“这些都是合肥市成为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的本钱,美中不足的是高科技企业有些少。”
“2004年11月科技部就同意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的实施方案,支持合肥科技创新基地和转化平台建设。”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朱明峰对记者说。
来自合肥市委办公厅的人士介绍,2004年11月的批复其实是合肥科学城方案。“由于当时科技部正在进行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调研和起草,已经初步确定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主基调。当时科技部考虑到安徽具有农村改革的先例,所以科学城改为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这位人士说。
早在2004年6月,安徽省科技厅已经拟好科学城建设方案,准备上交科技部。但觉得内容不够充实,于是找到安徽省社科院,希望配合做一个关于科学城规划的可行性研究。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孙自铎所长是当时“科学城可行性研究”三人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我们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向科技部提出在合肥建立科学城,对中部崛起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向国家阐明合肥科学城建设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科学城还是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在试点市的起跑线上,一炮打响。
中途落后
不过,合肥的“试点市”建设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在试点市总体方案被科技部批准后,合肥市开始着手《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制订,以期尽快推进试点市建设。
针对合肥的创新试点城市建设,2005年4月20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京听取了合肥科技创新城市试点预研究报告和发展纲要的汇报。知情人士透露:“国务院高层看到方案中的合肥科研机构和基础研究比重较大后,曾指出创新试点城市不要搞基础性研究,应该把重心转为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创新型的企业应该多一些。”
当时,全国中长期科技纲的起草正处于冲刺阶段,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构架基本形成。国务院高层对创新试点市的建议包含极深的政策意图。但可惜是的,合肥这方面似乎止步不前。
2005年6月中旬,科技部和安徽省政府在芜湖市举行第二次工作会商,要求“安徽省及合肥市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试点方案,把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作为试点工作的突破口。”
经过三个月的修改完善,2005年8月17日,由合肥市当地政府官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原则性通过《试点方案》,并对下一步试点建设作出了部署。
深圳快超
在之后的几个月中,尽管创新试点方案不断完善修改,但基本上没有跳出原有的“科学城建设”的大框架,合肥创新城市的概念一浪高过一浪,但始终缺乏过硬的转化项目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撑。
此时,深圳后发制人。
2005年1月,国务院、科技部调研小组两次低调对深圳市的科技工作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在稍早的2004年12底,在合肥获批科技部关于科技创新型城市试点方案时,胡锦涛总书记连续对科技工作发表数次讲话,其核心主基调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深圳市高层敏锐地意识到国家科技战略的转向。2005年3月,科技部来到深圳召开了科技调研与软科学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各省市和国务院部委相关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深圳市主管科技副市长的刘应力介绍了深圳市以科技工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作法,与会代表们参观了中兴通讯和华为等高科技企业。
科技部研究中心软科学处处长赵刚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回忆说:“当时与会代表们都很兴奋,之前大家都以为深圳的强项是加工贸易;但是来了之后,才发现深圳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此之强,科研转化能力超过了其它城市。深圳的企业自主创新在全国具有典型性。”
2005年6月11日,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了“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高层论坛”。在论坛上,科技部高层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把深圳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型城市的宏伟蓝图,这对全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将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经验、做出示范。”
当时正值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制订发布前夜。在合肥市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缓步推进时,深圳重拳打出“试点牌”。
知情人士透露,2005年8月,由科技部起草的关于把深圳建成全国自主创新试点市的报告上交国务院。如果此次深圳自主创新试点市获得国务院批准,那么深圳就会赶越合肥的部级科技创新试点市,而成为真正国家级的自主创新试点市。
不过,令深圳当局遗憾的是,此项报告迟迟未获国务院批复。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在于国家科技大会正在紧急筹备当中,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也有待最高层拍板,当时对于自主创新试点市的定位和功能还不好把握;同时自主创新试点市肯定会有配套政策的出台,牵涉面比较广,所以批复推后。
“试点市”争议
从2004年11月科技部批复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市的实施方案至今,合肥、深圳的试点市之争一直不断。
“在合肥搞试点市其实是有争议的。”北京的一位科技界人士说:“论城市和经济规模,试点市应该建在上海、北京和深圳;论科教实力,武汉、西安和南京都比合肥强;在合肥搞试点,最缺乏基础的是自主创新的大企业,奇瑞是个自主创新的典型,但那是在芜湖。”
强大的压力,已经在倒逼合肥“试点市”建设。现在合肥市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口风正在变松,来自合肥市政府的说法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而来自合肥市委的说法则变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来自合肥市委的人士称,目前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详细实施部署方案正在紧张制订过程之中。部署方案汲取了过去一年来多注重基础研究,而不注重科研项目转化的教训——以招商引资为主线,确定了一大批合肥科研产业项目,以期获得国家和省里更多的政策支持。
对此,一位深圳科技局的高层颇意味深长的对记者说:“那只是科技部批的。”言外之意是,深圳的目标就是一个,争创真正国家级的自主创新试点市。
两座城市的“试点市”之争仍在继续,但科技部并没有打算平息这场较量。
3月1日,科技部政策处一位同志说,“目前只有一些地方在搞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我们没有推出全国的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也没有什么要求和规定。至于未来是不是全国范围内推行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现在还不知道。”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