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在内容上、开工上都有一些新亮点,为此,我们特邀请部分专家、委员对这些新亮点进行解读。
新亮点1
国土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四类主体功能区。 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作出的决定。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过去只是粗略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更侧重于一种要求和理念,而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把理念变成了能够有效操作和运行的模式。”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代表认为,这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增强了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
按照这种分类,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
新亮点2
规划打破了五年界限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规划期虽然以五年为主,但同时还展望2020年。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合理确定,不要求均以五年为规划期;科技、教育、能源、交通、水资源等均可规划到2020年;有些领域的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确定规划期,可以是三年、四年等。“规划期限的变化看似是小事,其实是政府职能转化的表现。”连玉明说,这样可以避免短期行为。
新亮点3
新农村建设写入规划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此外,草案还提出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包括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等。
“你想想看,祖祖辈辈喝着咸水苦水的农民兄弟突然有一天喝到甘甜的清水,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李晓东委员憧憬着5年后的新农村,“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农民不再受缺水没水吃的煎熬,再也不需要跑上十几里地去背水运水,乡村邻里也不再会为争水抢水而发生矛盾。”
关于如何建设新农村,北京市房山区区长祁红认为,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村庄整治,这样很容易产生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的误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
他还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设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
新亮点4
首提区域互动新机制
连玉明说,以往五年规划的编制,基本是以行政区为基础进行各种布局安排。但“十一五”规划突破了行政区概念,强调跨行政区的协作问题,首次提出了区域互动的新机制。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将成为重点关照对象,这对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战略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