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两会”,温总理一句“我每天都在关心股市”使得中国7000万股民深受鼓舞。如今,我们又迎来了今年的“两会”。
还是奇高的点击率,“两会”已成为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截至今年2月22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7357万户。 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两会”。
去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上,提出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加强监管、加强以制度为主的证券市场的基础建设以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利益等一系列发展资本市场的全局性思路。
转眼间,一年时间已经过去,资本市场的转折却在悄然进行当中,投资者信心也似乎从沪指998点的灰暗中重新获得了支撑,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去年“两会”后证券市场的一场重大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这是中国证券市场15年发展历程上最为重要的一项制度性改革。
去年“两会”结束后不久,股权分置问题破题,中国证券市场的转折由此开始。自“4·29”至今的短短10个月间,在股权分置改革大潮下,先后有635家A股上市公司进入股改程序,沪深两市终于如愿实现“股改市值双过半”的战略目标。其中,沪市股改公司总市值占比达到52.53%,深市股改公司总市值占比超越了60%。目前,还未进行股改的公司有713家,方案未获通过的公司仅有7家(不包括二次股改过关的清华同方),G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33.22%。
随着股改的加速推进,市场并没有转弱,投资者热情不减。自去年12月6日以来,跨年度的反弹行情中,沪指从1074.01点起步,至今涨幅已超越20%。市场信心得以从去年6月时998点的“冰点”反转。
低迷低出硬道理
2001年6月14日,沪指见顶2245.44点后,一场始料不及的熊市接踵而至,4年间股指反复下挫,将市场视为底部的1500点、1300点,乃至是1000点悉数击穿,直至创出998.23点的8年新低方才止步。
作为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便开始“在发展中前进”。这是一个大部分股票不上市流通的市场,其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中国证券市场在发展中必然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波折。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此看得很深刻。他曾这样表示:如果没有股权分置设计,当时就不会有资本市场,实事求是地说应该肯定。那时提出用股权分置方式推进资本市场发展,推进证券市场建立应该看作是伟大的创举。这件事在全世界是没有的,但发展到今天,确实是好多问题的根源,现在解决它并不是否定当时做这种设计的初衷。现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恰是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对制度框架和政策安排进行相应调整,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
去年4月29日,针对多年来困扰资本市场的历史难题———股权分置问题进行改革的创新思路,开始付诸解决,同时也有力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的解决。这是资本市场建立15年来一件大事,受到了境内外有关方面极大的关注,目前这项重大的改革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并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尚福林表示,“改革的进程当中还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深远影响还要经过历史的检验,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改革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还要有充分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深化市场各方面的改革,将带来市场机制的转换,必将迎来健康运行功能有效发挥的市场。”
事实上,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这个市场感受太多了。长期以来,中国股市的定价机制扭曲,根本无法起到“经济晴雨表”的应有作用。同时,非流通股股东“一股独大”,根本不关心流通股的价格,也不太重视给流通股股东以回报。另外,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中,庄家横行、造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
管理层在这4年间对中国股市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并加大了惩治违规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力度,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随着上市公司运作趋于规范,证券市场迎来了向股权分置这一历史顽疾动刀的时机。
股改改出新价值
市场层面的数据显示出,出现这种积极变化的机遇已经成熟。截至2005年12月30日收盘,沪市834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票价格为4.60元,深市所有上市公司加权平均股价为4.37元;截至2005年收盘,沪市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16.33倍,深市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16.36倍。经历了4年的洗礼,中国证券市场的平均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甚至不少含H股的A股上市公司,其A股价格已低于H股价格。相信,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上市公司分红派息率的不断提高、A股含权(股改的送股因素使得A股的市盈率仍有降低可能)等积极因素的推动,在周边股市“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内地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将会吸引更多有远见的国内外投资者。
目前,股改对价的平均水平维持在“流通股每10股获送3股”左右。G股中不少个股的市盈率仅6至7倍,平均市盈率也就12倍左右。而尚未股改的公司,未来一旦实施股改,沪深市场的整体市盈率也将进一步降低。如此一来,A股价值发现行情可期。
此外,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管理层连续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组合拳,涉及上市公司增持社会公众股、境外投资者购入G股、股改中结合“清欠”等方面的政策,亦给A股市场注入了持久发展动力。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指出,要按照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要求,深入开展“清欠”攻坚战,年内必须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的问题。据了解,在过去一年中,“清欠”工作初现成效,已有164家上市公司被占用的112亿元资金得到解决。但是截至2006年1月底,仍有234家上市公司的365亿元资金被违规占用。事实上,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也要求尚未股改的上市公司积极在股改方案中解决“归还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这一问题。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在未来全流通的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将更加关注股票的价格,更加重视公司的业绩,以及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分红,使得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利益更趋于一致。
最后,由于《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一系列具有战略价值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外国投资者并购的对象。事实上,国内资金绝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如此低廉的股价,如此良好的成长性,这类上市公司的股权怎会轻易让“老外”捡个“皮夹子”。股权分置改革,使得A股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衡量标尺。内外资同场角力的好戏在所难免。
创新创出新机遇
伴随着股改,中国股市迎来了一系列的创新。事实上,股改试点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无论是送股、公积金转增,还是后来的权证、资产注入、资产置换、回购,这些都是引人注目的股改对价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沪深交易所也在积极酝酿更多的市场创新。上证所2006年工作重点已经确定,其中,“推动市场创新上新台阶”被放在重要位置。
上证所表述为:从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现实出发,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风险到高风险的原则,不断设计开发创新产品,具体包括:以基准市场为核心,构造分层次市场结构;以一级交易商机制为基础,推动建立完善的做市商制度;完善大宗交易、回转交易,研究建立融资融券制度,逐步放宽涨跌幅限制;开拓衍生品市场,推出备兑权证,完善权证创设工作;全面拓展信息服务、金融产品销售、多路径的交易接入等系统、高效、灵活的非交易服务业务;以新交易系统进入测试为契机,扩展多样化的交易模型和订单方式;持续进行ETF产品机制创新,规范ETF产品业务流程;以已建成的数据仓库为基础,设立创新实验室,以支持日益增加的产品和机制创新需求。
事实上,深交所也有类似的打算。
此外,在上证50ETF上市一年之后,深证100ETF和上证180ETF相继推出,ETF这一国际上具有成熟经验的衍生产品有望成为交易所未来重要的创新产品和利润来源之一。据悉,未来一系列的跟踪某一特定标的的ETF产品将陆续推出,届时机构投资者得以借此进行套利操作,也为普通投资者规避非系统性风险进行指数投资提供了更多选择。
有迹象显示,以ETF为标的的权证正在积极地酝酿中,ETF权证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目前正在等待管理层的批准。可以想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势在必行。未来,中国股市将逐步摆脱“单向做多盈利”的模式。
总之,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合理定价机制正逐步形成,曾经被扭曲的内地证券市场也将转入正轨。随着将来“新老划断”的实施,优质和规范治理的上市公司将逐步成为A股市场主流,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使得历经磨难的A股市场涅槃重生!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