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鞍山市委书记张杰辉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鞍山因钢而立,因企而兴。鞍钢作为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已成为鞍山最大的品牌和最鲜明的城市符号,是鞍山工业强市的最重要力量和最杰出代表。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振兴老工业基地关键是振兴大型企业,对于鞍山来讲首先必须振兴鞍钢,振兴鞍钢必须加快发展主业、分离辅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产业集群。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抓重点、解难题、办实事、求双赢”的工作方针,实现地企融合、共兴共赢。以鞍钢为核心,以地方钢铁企业为依托,以搞好钢铁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以市场互动、资源共享为纽带,加快发展上下游产业,建设成体系、成规模的钢铁产业和企业集群,形成具有鞍山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经济发展格局。
    张杰辉说,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提升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钢铁产业是鞍山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鞍山要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奋斗目标,离不开钢铁产业的强劲支撑。鞍山市把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作为实现地企融合、共兴共赢的核心内容,着力提升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全力支持鞍钢进入世界500强。积极推进鞍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鞍钢西部500万吨短流程精品板材项目施工投产达效,促进鞍钢在生产规模、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和质量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二是调整钢铁产业的发展布局。加快实施地方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壮大西洋(行情,论坛)集团、宝得集团等钢铁企业,开发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档次产品,形成梯次布局、相互配套的钢铁产业格局。三是增强钢铁产业的辐射作用。拉长钢铁产业链条,搞好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围绕建筑用钢、工程焊管、涂镀薄板、精密带钢、应力线材、煤系化工、废渣利用等方面,加快鞍钢主体产品的双向延伸,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张杰辉认为,实施倾斜政策,为鞍钢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鞍钢经过“九五”、“十五”的改组改造,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发展新路,连续三年实现钢铁产量双超千万吨,“鞍钢制造”蜚声国内外市场,鞍钢已跃入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前十名,刘?总经理荣获第二届中国环境大使称号。鞍钢的快速发展在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和拉动作用。鞍山市把支持鞍钢改革发展作为实现地企融合、共兴共赢的首要任务,采取了多项倾斜政策。一是全力支持鞍钢发展。围绕鞍钢做大做强钢铁主业,在土地征用、资产变现、权属变更、人员安置、社会保障、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地方财政一次性拿出6000万元,用于鞍钢西区征地补偿。建立支持鞍钢发展专项资金,两年来累计安排资金6.2亿元,支出3.1亿元。支持鞍钢本钢加快资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积极推进鞍钢改革。积极推进鞍钢第一批17户辅业企业改制,加快推进鞍钢第二批辅业企业模拟改制运行,在财政体制、社会保障、项目资金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全面接收鞍钢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切实解决困扰鞍钢发展的现实问题,使鞍钢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排头兵。三是切实维护鞍钢稳定。始终站在全局高度,把鞍钢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妥善处置职工上访等问题,切实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为鞍钢发展创造稳定环境。积极推进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配合鞍钢做好资产和债权处理、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以及社会保障工作,以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的成果维护鞍钢的稳定。
    张杰辉提出,扩大地方与鞍钢的联合协作,实现地企融合、共兴共赢。鞍钢是鞍山的无形资产和巨大品牌优势。鞍山市把扩大和加强地方与鞍钢联合协作作为实现地企融合、共兴共赢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鞍钢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促进发展上项目。积极吸引鞍钢投资少、见效快、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户地方。在成功吸引鞍钢30万吨彩涂板生产线的基础上,加快吸引4万吨强度包装带、年产9万吨高频焊接H型钢等一批项目,承接鞍钢西部搬迁改造、主辅分离、厂办大集体改制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利用品牌引客商。充分利用鞍钢的品牌优势,采取并购、重组、合资等多种方式,吸引鞍钢的客户以及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来鞍投资兴业。在成功利用鞍钢粉煤灰等三废资源引进冀东水泥(行情,论坛)项目基础上,重点推进12万吨线材深加工、冷轧氧化铁粉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提高地企项目合作水平。三是立足实际办实事。积极探索在焦炉气供应、余热水供暖、房地产规划开发、城市建设等方面合作的新途径,做到尽全力而为,量实力而行,不断推进地企融合,共同为鞍钢40万职工和地方300万市民创造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