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个备受百姓关心的问题,又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认为,学校乱收费大都与地方政府有关。如果没有地方政府作后台,再有名的学校也不敢乱收费。教育部的回应异曲同工:一些地方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就想通过向学生乱收费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少数学校也通过向学生乱收费来缓解办学经费的困难。
教育部的回应引来一些网友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是教育部门推卸治理乱收费不力责任的借口。然而,仔细想想,教育部的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教育投入不足正是导致教育乱收费的根源之一。在教育投入不足的大前提下,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发改委,都是无可奈何的。
前段时间,发改委曾经曝光了南京审计学院等八所教育乱收费学校,但是,发改委的曝光却被南京审计学院指责为“胡扯”。原因就在于,其收费得到了江苏省有关部门的批准。地方政府为什么批准一些乱收费项目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样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将责任转嫁到学生及其家长身上。就此,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不是学校在乱收费,都是地方政府逼着学校乱收费。”
3月5日下午,殷鸿福委员给大家算了一笔账:2005年,全国教育支出3951.59亿元,占GDP的比例是2.16%。这个数据低于2004年的2.79%,也低于2002年的3.41%。换句话说,从2002年至今,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
而与此同时,财政收入却在大幅度上升。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增长了19.8%。在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下降的同时,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在直线上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平均每年增长23%,而且还在大幅度上升。
两者的对比如此鲜明,以至于殷鸿福委员提出质疑:“教育投入事关人才问题,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不舍得投入,怎么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建设新农村,也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上来了,才能把广大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农村才能跟上城市的步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达到4%。但是,这个比例始终没有达到。有人曾经计算过,假如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从目前的水平,提升一个百分点,按照中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计算,大学学费就可以减半,中国就可以减免贫困家庭学生的全部学费,消除大学生的辍学现象了。
从1965年以来的40年,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投资的增长都快于经济增长,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也逐年提高。而我国的情况则相反。沈士团委员指出,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我们这个4%还只是停留在这个欠发达的标准上,与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但即使如此,直到今天,也没有实现这个4%的目标。”
由此可能导致的隐患令人担忧。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指出:中国在教育投入方面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隐含着巨大隐患。现阶段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远低于物质资本投资,大约各占GDP的2.5%和30%,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5.4%和17%;韩国分别是3.7%和30%。这样的现状如果持续下去,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使国家发展必需的人才储备出现供给安全。
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基础。2004年9月,财政部在给全国政协委员的回复中写到:一定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比重的增长幅度,争取2007年达到7%。2007年将至,现状不容乐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国人民依然在期盼,4%的目标早日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