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一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上海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将显著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将显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将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将显著改善。
综合经济实力要再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自主创新能力要有新提高。城市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8%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要取得新成效。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环保投入相当于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以上。改革开放要实现新突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国资、外资、民资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完善,率先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民主法制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要取得新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有新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各类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两个优先”,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快现代化新郊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成功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发挥世博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浦东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继续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安居就业有保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