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 2006-03-02
读者倪先生日前遇到一件很让他光火的事情,在牛肉粒中吃到了金属片,然而相关方面又未能及时予以处理。
昨天,倪先生把一片铁片和一包食品给记者看。这是上海某著名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净含量55克塑料袋包装的红烧味香牛肉粒,右上角还贴上了一张“质量安全”QS标志的不粘胶贴纸,生产日期2005年9月23日。 据倪先生介绍,今年2月21日他在一家大卖场购买了一袋4.9元的某品牌55克红烧牛肉粒。当晚,倪先生就打开给女儿吃,吃到最后第二颗时,女儿先是感觉有硬物,咀嚼后竟然发现是一小块尖锐的铁片,此时女儿的舌头已被划破一个小口。倪先生赶紧根据包装袋上印有的免费服务电话拨通了800热线,接电话的小姐听了情况后告诉他,我们会派人员与你联系。
3天内也没有任何反应,倪先生只能再拨打该品牌的800热线,5分钟后,一名工作人员来电与倪先生约定2月26日上门处理,结果这天他从早到晚也不见工作人员的踪影。28日,那名工作人员又打电话给倪先生说自己生病了,倪先生告诉他,这事已投诉了,工作人员赶紧告诉他,马上上门。
记者与该食品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此事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对此在企业内部开展了调查。有关负责人与倪先生也当面进行了沟通,并妥善解决了倪先生的投诉。
据悉,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尽可能地避免和控制金属异物,成品应经过金属探测器检验合格才进入市场,这种设备性能要求极高,对于含有金属的被测物通过探测头任何部位都会报警。不但要求能探出铁质金属,对铜、铝、锡、不锈钢等非铁金属同样需要较高的灵敏度。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必须定时对金属探测器进行校准或检查,擦亮“眼睛”杜绝金属异物的混入。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