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520万人,1600万亩耕地,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以棉花、蔬菜等为主。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奶牛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突破口,真抓实干,短短几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鲁西北这块土地上,崛起了一个新的产业———奶牛养殖业。 2001年9月,上海光明乳业(行情,论坛)落户德州,全市奶牛存栏总量不足500头,主要集中在城区周围饲养,一家一户采用粗放饲养,手工挤奶。到目前为止,全市奶牛存栏达5.1万头,日产鲜奶500多吨。成为上海光明乳业(行情,论坛)、泰安蒙牛乳业、济南佳宝乳业、高唐奈伦乳业的重要奶源基地。其主要特点是:
    起步晚,发展速度快2002年以前,奶牛在德州人的意识中仅是个陌生的名词,对普通老百姓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短短几年的工夫,奶牛数量增加到5.1万头,从业人员达到4000多人,年供应鲜奶18万吨。奶牛存栏数量以每年1.2万头的速度快速增长。奶业成为德州市“超常轨、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高我市奶牛业虽起步较晚,但开始就本着高起点的原则进行,奶牛场、小区、大户成为我市奶牛业的主力军,占饲养总量的90%以上,散养户所占比例较小,规模饲养的发展,既便于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便于新技术的开发,又便于鲜奶质量的控制,便于产业化服务。我们的冷链体系建设也是高起点的:各个小区、奶牛场在引进奶牛前都配齐了制冷罐、制冷缸,配备了专门的保温运输车,鲜奶从挤出到加工厂全程低温运作,确保了鲜奶的质量;机械化挤奶占90%以上,传统手工挤奶没了市场。我们的奶牛场、小区、大户建有挤奶大厅,拥有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机械化挤奶设备,利拉伐的、日本优利农、韩国三友、荷兰麦格等国际品牌的挤奶设备都在我市安家落户,为保证牛群的健康、高产,保证鲜奶质量奠定了基础。
    涌现出一批过硬的典型陵县乐悟集团奶牛场,存养进口奶牛1000多头,这在全省是制高点,在全国有位次;坐落在平原的澳西姆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胚胎移植生产高产奶牛,让黄牛生产优质奶牛,这将大大加快我市奶牛良种繁育速度,该项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运营,是继青岛爱德公司之后我省第二家胚胎移植专业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走在全国胚胎移植领域的前列;2004年,在全国奶业大会上,我市有王子付奶牛小区、艾德养殖科技园、艾艾公司奶牛场等六家奶牛养殖企业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小区)。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工作目标2001年9月上海光明乳业(行情,论坛)落户德州,一期工程日加工鲜奶的能力为150吨,二期达产后日加工能力为300吨。这为德州奶牛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把奶牛基地建设作为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实施“十万头奶牛工程”的远大目标,计划用五至六年的时间,使全市奶牛存栏总量达到10万头。市畜牧局制定了《奶源基地建设规划》,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可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方案。为将各项发展任务落到实处,避免大而化之和空对空,我们将每年的主要任务,纵向层层分解到各县市区和有关乡镇直至生产基地,横向分解到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站所,并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成立专门机构,各负其责市政府成立了《奶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开发办、人民银行、农行、财政局、光明乳业(行情,论坛)、畜牧局负责人任成员,办公室设在畜牧局,畜牧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市畜牧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奶牛中心,安装了专线电话,专门负责全市奶牛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并从内蒙古聘请了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奶牛专家来我市工作。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奶源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各县市、乡镇纷纷抽调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门负责奶牛基地建设,这样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整套服务体系,作到了有人干事、事事有人干,并明确了责任分工。
    出台了配套政策对奶牛基地建设制定了一整套政策,包括扶持政策、服务政策、考核奖励政策,并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同时对饲养场用地、小区建设、优化环境等综合性问题也提出明确要求,调动了各级支持和发展奶牛业的积极性。对奶牛发展实行了“周汇报”和“月通报”制度,年底进行拉网式检查验收,评先树优,兑现奖惩,形成了你追我赶,大力发展奶牛业的氛围。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迅速普及奶牛科学饲养技术知识奶牛这个黑白花的庞然大物,德州人是陌生的,大多数的百姓是第一次见到,即使是早已喝过几年奶的城市一族,也只是在电视或画报上看见过。有着传统饲养肉牛经验的农民,是用敢于养肉牛的办法来饲养奶牛的,但毕竟奶牛不是肉牛,将奶牛养成肉牛是一个大错误,有人交了学费,有的一蹶不振。如何走出误区,走上科学的饲养管理之路,是摆在每一个畜牧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了宣传。在德州电视台“金色乡村”栏目开辟了奶业专栏,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购买奶牛的信息,又有奶牛饲养管理的基础知识,还有依靠奶牛发家致富的典型介绍,我们聘请奶牛专家轮流做节目,每周一期,每天播放一次,每年播出节目36期。通过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市营造了一种发展奶牛业的氛围。二是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我们组织专家、教授组成科技下乡服务团,多次深入到乡村、集贸市场、奶牛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解决群众在奶牛养殖中的实际问题。全市每年发放科技资料5万余份,接待咨询和上门指导3000余人次。三是加强了技术培训,全市每年聘请专家教授举办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60多次,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次。我们把培训作为奶牛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制作了培训计划,按工种分为:技术员培训、饲养员培训、挤奶工培训、收奶员培训、配种员培训、兽医员培训、厂长经理培训。市举办师资培训,为各县市培训师资力量,各县市根据各个阶段的实际需要,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队伍,正是这支队伍,驾驶着我市奶业的航船,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加强督导、协调和服务一是实行分线负责制。畜牧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每人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分线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实行包县负责制。局领导班子成员还帮扶1-2个县市区的全面畜牧工作,加强督导和服务,推动工作开展。畜牧局领导和同志们经常到各县市区、有关乡镇和养殖场建设工地进行工作督导和现场办公,跑遍了全市较大规模的奶源基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三是先后召开了多次奶业生产现场观摩等调度会议,通过看典型、宣传典型,示范带动面上的工作。这样一来,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奖惩,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干,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并形成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为完成全市奶业发展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培植典型,抓点带面我们在全市筛选了30个奶源基地建设重点乡镇和50个重点村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场区建设、标准化饲养、机械化挤奶等方面给予指导,使其尽快成为好的典型,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宣传典型,向面上推广。通过典型引路,扩大典型的覆盖面,使大家掀起学典型、追典型的热潮。各级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参观、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加快发展的目的。
    低潮时期抓调整,抢抓机遇促发展2004年下半年开始,奶牛市场价格回落,饲料价格上扬,奶牛业效益大幅度下降,个别奶农甚至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这对我们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淘汰老龄牛、低产牛,优化牛群结构,推广高产优质奶牛冻精配种,广辟饲草饲料资源。通过这些有利措施,既保住了基本的牛群,又使牛群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实现了低潮时期保本经营、积蓄力量,使奶农渡过了难关。同时,我们抓住奶牛市场价格较低的时机,动员组织了部分奶农外出购买奶牛,既少花了钱,又买到了好的奶牛。随着奶牛业市场的理性发展,我市奶牛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奶牛业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