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监会下发通知,针对当前银行业机构外汇风险管理中所面临的新挑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具体指导意见。银行业机构是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建立和完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防止产生重大外汇交易损失,意义重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行以后,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日见突出。新的汇率机制下,商业银行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币市值,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发生变动。同时,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交易中的时机把握,也会随着汇率的升值和贬值而产生外汇风险敞口。除了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外,外汇业务还面临操作风险、外汇管制风险、结算风险、时区风险、反洗钱等。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还很不健全,并不能通过多样化的市场业务进行交易。虽然外汇对外汇交易有远期买卖、期权等品种,但外汇对人民币的交易手段单一。而在远期结售汇业务上,由于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自己却承担了汇率风险,使作为中间业务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变成了银行的自营风险业务。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要切实按照监管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等在内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人民币多年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让银行机构形成了相当强的惰性。而外汇交易等金融衍生品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对银行等机构的培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银行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操作和投资还缺乏必要和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准备,所以银行机构应根据资金的特点和类型以及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合理选择业务种类和操作手法。与此同时,要重视引进和培养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要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遴选和招聘交易员及风险管理人员,要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使各岗位人员能够接受到充分的培训,以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系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成熟,不少商业银行呼吁,希望提升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开发更多的金融避险工具;一方面要增加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另外,也希望外汇市场上能够为银行提供一些避险工具,来转移自身外汇头寸的风险。长期而言,加强运用远期结售汇等金融工具来管理汇率风险是外向型企业的当务之急。而为避免汇率波动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银行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外汇衍生产品。也就是说,现汇市场的变化,需要相应的衍生工具来规避和锁定风险。因此,赋予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相应手段迫在眉睫。同时要促进境内外币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建设,包括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或掉期交易、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或掉期交易业务,并保证境内外币资金的供应量。
    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产品,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的、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使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合同需要锁定未来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也要精心制定自身管理风险和承担风险的策略,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定价能力。在以前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下,远期汇率定价取决于利差。而在新的人民币价格形成机制之下,人民币汇率会有向上、向下的浮动,远期汇率的定价也将必须考虑市场的价格波动因素。因此,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自身有更强的定价能力,不仅需要对汇率的灵活浮动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而且各银行需要增强竞争意识,考虑自己的差别定价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要根据自己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战略,确定自己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确定正确的业务战略。要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所拥有的专业人才,选择自己擅长的外汇业务。商业银行要在认真评估本行外汇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标准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外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体系。制定出从高管层到操作层有关外汇风险管理的授权政策和从操作层到高管层的报告政策及路线。要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对包括外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进行审计的队伍,加强内部审计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