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收购价出台时间提早到了2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公布了2006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70元、72元和75元;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白小麦72元、红小麦69元。 这个政策让人眼前一亮:最低收[被屏蔽广告]
购价出台的时间早了!保护的品种范围宽了!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力度大了!虽然只增加了小麦一个品种,但导向极其明确。目前,华南地区早稻已开始育苗、插秧,江淮、黄淮地区冬小麦田间管理、北方春耕备播等主要农事活动即将进入关键时节,而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的一半以上。及早公布水稻、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对于农民扩大春播粮食作物面积,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是一剂强心针、定心丸。
树起粮价合理位置的“标杆”
早在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转换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当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要充分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可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
2004和2005年,国家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稳定最低收购价水平。在作物播种前,向社会公布了每50公斤70元、72元和75元的早、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同时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由国家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直到粮食市场价格回升至最低收购价之上。2004年,由于市场粮价在最低收购价以上运行,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实际没有执行。2005年4月中下旬开始,市场粮价有所下跌,4个早籼稻主产省、5个中晚籼稻主产省分别在7月、9月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5年从新粮上市到12月中旬,全国各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1200多万吨,其中启动执行预案的5个省收购1100多万吨;各主产区累计收购早籼稻800多万吨,其中启动预案的4个省累计收购600多万吨。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指出,国家对某些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实际上起着一种“标杆”的作用,即用这种经济调控手段,使粮食价格回到合理位置,给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给了农民一个预期收益记者从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了解到,从近几年支持粮食政策实施效果来看,普遍反映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播种面积的落实最直接、最有效,也最受农民群众欢迎。最低收购价给了农民一个预期收益。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是一个稳定的趋势,但要真正落实还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种粮效益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2005年全国粮食亩均纯收益243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小麦亩纯收益166元,下降16.6%;稻谷亩纯收益324元,下降2.1%。二是部分粮食品种价格继续下降。今年1月上旬,早籼稻、晚籼稻、红小麦、白小麦的价格每50公斤同比分别下跌5.66元、3.6元、7.57元和6.35元。三是生产资料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据农业部信息网点调查分析,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仍居高不下,同比均是上涨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及时公布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的落实。
对粮食的补贴和投入力度继续加大
今年,国家财政将增加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测土配方施肥投入力度也将大幅度提高。怎样让这些投入“落地”,确保增产增收?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十分重要。增加对种粮的投入和扩大对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范围,产销齐补,双管齐下,这样一个宏观调控力度,必将大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最有效的支撑,其效益,必将超越增产增收本身。
国家给粮农一个亮铮铮的信号,粮农必将为国家奉献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