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出了"逆差"问题。当然,它不是纯经济学意义上的"逆差",而是一个两栖交叉概念,即中国在对外商品贸易上是顺差,而对外文化传播却存在"逆差"。 他由此建议,国家需制定文化发展战略。
别出新裁?不是。据赵启正透露,目前,中国大陆出口的书籍等文化产品,大都流向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在这些地区,文化产品占中国整个出口该地区商品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欧美等国家,这一比例是百分之一。回顾中国的"四大发明"曾为世界文明作出卓越贡献,尔今却少见中国在世界科学文化舞台上的身影。赵启正感慨系之:中国的复兴应该是包括文化在内的全面复兴,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都应该是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改变对外商品贸易与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刻不容缓。
当然,要取得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主动权,并非一桩易事。其间将表现为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即作品自身的质量,对外文化贸易中的"技术换市场"以及相关机构的双向努力等。然而,万万不可偏废的是,首先必须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毋庸讳言,开放使我们得到了人家不少好东西,获得了不少新的参照系,西方文化(包括精华与糟粕)对我们的影响,其广泛和深入,前所未有。有位资深的驻外记者曾谈及这样一桩事情,一位多次来过中国的美国教授,曾对他讲起观察中国问题的感受。那位美国教授说,中国人的美国情结很重,事事处处总想和美国比一比,这就是因为缺少自信。我们的记者由此感悟,中国人只有真正摆脱了西方情结看西方,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才能真正从西方学到我们想学的东西。没有自信,我们也许根本就学不到西方的长处。改变"逆差",首先要从自信做起,其道理正在于此。
令人欣喜的是,进一步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已成为代表与委员关注的问题。"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对此亦多有提及。在改变"逆差"的问题上,既不夜郎自大,又不妄自菲薄,自信实在是一贴良方。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