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1935年在上海生产第一条摩托车胎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经过10个五年计划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摩托车胎产量大、出口逐步大幅度增长的国家。 摩托车胎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整个行业有100多家企业,规模企业也有十几家,年产近亿条外胎和一亿多条内胎。
    产品产量已成规模
    现在我国摩托车的社会保有量为1.1亿辆左右。摩托车胎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也是重要的维修替换部件。按一般情况测算,每年维修市场需用摩托车外胎6450万条,需内胎8500万条左右。2004年新产摩托车1718.64万辆,配用外内胎各3437万条。2004年出口摩托车外胎775.79万条,2005年出口摩托车外胎807.34万条。以上三项合计是摩托车外胎10694万条,摩托车胎已经发展成一个大宗的工业产品。
    我国摩托车轮胎已经形成了适用于公路行驶和越野特殊用途,各种速度等级各种层级的产品,国内生产的摩托车所需配置的各种轮胎全部能供给,有天然胶内胎、丁基胶内胎的配置,也有无需配内胎的\"真空\"摩托车胎。摩托车胎的生产不但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近几年的出口量在逐年增加。
    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近十年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摩托车胎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内胎丁基化不断扩大,到2005年丁基化率已达到40%;新产品、新技术已能独立开发,产品的花式品种日新月异。
    摩托车胎行业的发展,不但体现在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还体现在摩托车胎设备水平和模具加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总体来看,我国摩托车胎的装备水平、工艺技术水平和模具制作与国外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质优价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摩托车胎是橡胶工业一种重要产品,在农村,摩托车的拥有量已经成为是否达到小康的标志之一。我国现在农村千人占有摩托车70辆左右,而日本是千人占有120辆、意大利130辆、泰国165辆、马来西亚219辆,我国台湾省420辆以上。同时,摩托车还广泛用于军队和竞技体育活动,摩托车胎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涌现出一批强势企业
    经过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洗涤,摩托车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市场占有率大、知名度高的生产企业和品牌。按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力车胎分会统计,2005年前10家企业摩托车胎产量销售量占全行业销售总量57%,前5家企业占销售总量的45%。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是我国摩托车胎行业大型生产厂家。属首批进大陆投资建厂的台商独资企业1989年1月10日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正新\"商标。\"正新\"摩托车胎由于产品质量稳定、市场评价高,目前已被有关部门评价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正新及图形\"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