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太原本地的奶牛养殖户来说,现在发展奶牛养殖进入艰难选择的十字路口,买牛需贷款,可饲料大幅上涨,奶价不涨反跌,遭遇“卖奶难”、“卖牛难”和“还贷难”等一系列问题。 太原市奶牛养殖业为何由热变“冷”?而省城乳品加工企业为何纷纷“偃旗息鼓”?昨天,太原市奶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坦言,太原奶业的产供销出现了断链。
    据了解,太原是我省奶牛养殖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其优种奶牛的单产水平全国最高。而为了鼓励发展奶牛养殖业,太原市还决定投资200万元,扶持建设奶牛托牛所和挤奶站,以解决当前奶牛散养户出现的“卖奶难”。太原市奶业管理站的王站长说,现在太原市的原料奶产量还远未达到省城居民正常的消费量,从奶农对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到兴建大型挤奶站,太原一直走在前列,但现在形不成产供销一体,关键原因是太原销售加工的乳品企业断链。
    究其原因,太原本土的乳品加工企业生产鲜奶时,大都走的是巴氏奶加工技术路线,而以蒙牛、光明、三鹿为主的外地企业走的却是耐保存的鲜奶加工路线,省城消费者认为牛奶保存期长就是好奶,对巴氏奶认识不足。太原本地产牛奶市场占有逐步减少,据统计,目前,太原市日消费牛奶量为194.3吨,外地产品消费量154吨,以蒙牛、古城、光明、三鹿、伊利为主,本地产品日消费量缩为40.3吨。外地企业不动声色地影响了省城乳制品生产格局。
    省城从事奶业研究工作的专家介绍,根据“禁鲜令”规定,所有品牌的乳品都禁用“鲜奶”标志,给企业提供了一个通过降低鲜奶加工比重、增加奶粉还原制品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良好机会。本地一些乳品企业利用奶粉制作“复原乳”,而自砸“饭碗”。
    几年前,伊利、蒙牛、三鹿等外地乳品企业来山西建立集中挤奶站、发展原料奶收购商和采购网络,一度与政府、农户、中间商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密切合作关系。然而“好景不长”,在众多因素驱使下,企业、中间商在收购牛奶时又开始压级压价,拖欠奶款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且今年以来有加剧的趋势,使得省城原料奶出售受制于他人。
    太原市奶业管理站的王站长说,现有的太原市乳品企业、奶站、农户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严重挫伤了奶牛养殖户的积极性,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太原奶源基地就会逐步丧失,不仅不利于太原市奶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将形成新的社会矛盾。他说,太原市奶业发展的前提是企业和奶农建立利益共同体,适当控制太原奶牛养殖范围,建立奶牛养殖园区,以提高奶牛的抗风险能力,而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应扶植起当地的乳品加工企业,并想法引进外地大的乳品企业在太原建厂,以彻底解决奶农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