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重机行业生产、销售创历史新高,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冶金矿山设备行业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速度,与之相比其中运输设备也显示出了高增长,增长幅度为27.53%.
    分析2005年上半年重机行业的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行业总体依然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 由于国家对水泥等投资过热行业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所以去年水泥设备增长出现了负值,总量为36.52万吨,同比增长-1.5%。
    业内专家预测,今年冶金矿山与起重运输设备行业将会收到更大影响,下滑趋势将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认为,重机行业已经出现了成本压力增大、企业亏损面扩大等问题依然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亮点:出口高速增长
    数据2005年冶金矿山设备产品出口额为6.13亿美元,进口额为20.55亿美元,进出口逆差为14.43亿美元。物料搬运设备产品出口额为36.23美元,进口额为27.11亿美元,进出口顺差9.13亿美元。
    分析但是,两个行业的进出口情况还有很大差别。与2004年同期相比,冶金设备出口额增长了99.67%,进口额下降了0.29%,整体逆差下降17.73%。物料搬运设备2004年的进出口为逆差,而去年不仅变成了顺差,而且增长幅度为421.48%。
    专家表示,2005年起重运输(物料搬运)设备行业高速增长态势超出预料。该行业起重机出口额占物料搬运设备出口额的36.16%,位居首位,但是轻小起重设备的出口形势却不太好。
    趋势: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数据重机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前50名的企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占行业比重57%以上,是本行业的主要支柱产业。其中冶金设备行业前12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8亿元。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为51.2亿元、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为42.6亿元、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30.2亿元、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25.5亿元、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20.6亿元、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为19.3亿元、沈阳重型机械责任公司为15.9亿元。
    起重运输(物料搬运)设备行业排名前22位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达到30.5亿元,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为20亿元。
    分析企业重组进展较快
    2005年底,山西省政府将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划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并联合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组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形成全国最具优势的煤机企业。
    陕西省冶金设计研究院整体划入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也标志着该所将实现从技术研发、设备成套到工程承包的历史性跨越;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材公司重组;中冶集团公司控股陕西压延设备厂;中钢集团并购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组建中钢重机有限公司等。这些重组在重机行业是很少见的。标志着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不仅有思路而且有了具体的行动。
    另外,行业内很多大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开拓。
    一重集团公司近年来先后与德马克、奥钢联等国际著名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借船出海”战略,扩大出口。2005年一重集团公司与VAI(奥国联)合作出口比利时CARINOX钢厂的1700mm连铸机弯曲段及铸流导向段设备,总计300余万美元,是一重集团公司近五年来一次出口产品数量最多、单笔合同金额最高的成套产品。
    二重集团公司与奥地利VAI公司(奥钢联)牵手,正式签订2250热连轧机项目合同。这是二重首次向欧洲出口热连轧设备,也是国内首次承担对外出口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合同金额高达3250万欧元。
    沈重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维尔特钻掘设备制造公司、法国NFM技术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创建大型隧道掘进设备制造公司--沈阳维尔特重型隧道工程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沈阳以52%的投资额控股,德国、法国两家公司投资各占24%)。该公司成立后取得显著业绩,已承接了包括武汉市长江地下隧道成套掘进机5套,将提高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高科技含量和生产大型成套设备的能力。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的水泥设备突破了东南亚市场的局限,去年与美国福勒公司、美卓公司、卡博陶粒公司及日本宇部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扩大了出口,同时,该公司与目前世界水泥装备领域最大的承包商丹麦史密斯公司签订了500万美元的水泥主机设备出口合同,标志着中信重机产品正在走向欧美市场。
    鞍山矿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57%的国有股权与知名跨国公司德国尼尔森集团重组。重组后的“鞍山矿机”将成为行业内技术最先进、国内最大的振动筛生产企业,并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新的市场。
    2005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优势,与韩国集装箱码头集团签署了“集装箱起重机生产安装”合同,并签约了8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设备,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生产和出口的最大集装箱装卸设备,合同总金额为4399万美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大型企业没有因为宏观调控等因素使自己的发展速度降下来,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求新的产销途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走出国门是必然的!也这是去年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如今,更多的大型企业都能理性地面对市场波动,比以前成熟了许多,用一位企业老总的话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消极等待和抱怨都是没有用,我们要学习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