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尾酒”酒力的作用下,狗年伊始,股市牛劲十足。不仅股指直逼千三脚下,摆出一副“欲与千三试比高”的架势;而且股市里的一些分析人士及许多的投资者也都瞪起了“牛眼”,一时之间,“牛市论”席卷了证券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就象春天的田野一样,到处都是牛的踪迹。 虽然最近一段日子,股指遇千三而不举,一触即泄,但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仍然对股市是“牛心”不改,根据“证券时报基金经理人季度调查”结果显示,仍有九成基金经理人认为内地股市在未来12个月将走高。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近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熊市很快会结束”,给当前股市的“牛市论热”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这就难怪有市场人士对此怀恨在心,将3月7日股市大跌的责任归咎到成思危的头上,称这是成思危“一语毁市”。
成思危是否“一语毁市”,相信对市场稍有分析能力的投资者都会作出正确的评判来。也许我们并不能否认成思危“熊市不会很快结束”的观点会对3月7日的股市大跌带来一定的影响(实际上成思危的观点是3月6日见报的),但3月7日的股指大跌,却是市场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来看,一方面,股指从去年12月6日开始上涨以来,大盘涨幅超过20%,市场有较大的回吐压力;另一方面,市场在1300点关口附近表现得上攻乏力,投资者也是人心浮动。从外因来看,市场利空传闻四起,闹得人心惶惶,如两会后融资开闸,长江电力拟增发A股30亿,中小板率先进行新股发行,QDII将于3月底放行等。即便是不考虑这些市场传闻的因素,在正道消息上,也不乏造成市场下跌的报道。如原南方证券前后三任总裁郭元先、刘波和阚治东被逮捕的消息公之于众,在业内造成强烈震动;监管部门已发出通牒,要求券商在3月底前解决挪用客户保证金和客户资产等问题;中行基层再爆大案——黑龙江中行4亿元下落不明,这再次暴露出中国金融体制上所存在的巨大漏洞。基于这样的内因,基于这样的消息面,股市出现3月7日的大跌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将责任归咎为成思危的“一语毁市”,这显然是嫁祸于人。
当然,笔者也很能理解某些市场人士及投资者的心情。照直说,成思危的“熊市不会很快结束”的观点,在目前看来确实有些不中听,有点触犯众怒了。但尽管如此,笔者以为,成思危讲的是真话,就象安徒生童话里那个讲皇帝没有穿衣服的说真话的孩子一样,他是值得我们来尊重与敬佩的。至少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成思危的真话比投资基金的谎言要强,君不见,我们的那些基金经理们,他们一方面对广大的投资者说看好后市,未来12个月股指还会继续走高;而另一方面却在背地里大肆减仓操作,这不是当面说好话,背后打黑枪吗?因此,基金经理们的所谓“牛市”,不明显就是一个多头陷阱吗?
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又是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两会”之际能够说出“熊市不会很快结束”的观点来,这是需要勇气的,对此,笔者深感佩服。不仅如此,笔者之所以认为成思危讲的是真话,是因为笔者也非常认同成思危的观点,也即笔者的观点与成思危的观点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说“熊市不会很快结束”呢?究其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目前正面临着“三座大山”的压迫。
首先,是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这是中国股市必须面对的事实,而对于这个问题,成思危副委员长更是早就注意到了,而且还进行了细仔的调查研究。去年11月5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成思危表示,目前在国内A股上市的1300多家公司中,大约只有约400家(占30%)真正有投资价值,能给投资者带来高于债券利率的回报,其余的900余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半投资价值较低,有些甚至根本没有投资价值,这样的股市是难以健康发展的。今年初,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举办的第10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成思危也再一次地重复了上述观点。而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缺少投资价值的情况下,我们又如何敢奢望股市走牛呢?这不是在沙滩上建楼房,完全没有根基吗?虽然目前股市正在大力开展清欠工作,但这还只是夯实根基的第一步,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更何况从200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来看,2005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料将出现近四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呢?这无疑又为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其次,上市公司原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问题将给市场带来巨大而又非常漫长的压力。对于当前的股改,高层人士是一片称好,舆论导向上也是一片光明,但成思危无疑是一个能正视现实的人。一方面成思危肯定了今年股市会向好的方面转化,因为目前正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股改完成后可以解决同股不同权的问题,使得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利益能够接近;而另一方面,成思危也看到了改革的很艰巨,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当然,作为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成思危更能感受到“中央的决心很大”,所以改革“最后一定能取得成功”。成思危的话可以说是点到为止了,但进一步分析,“改革很难巨”体现在哪里呢?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这里就更值得探究了。而作为市场的亲历者,我们自然也能感知一、二。比如,由于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补偿不足,对价比例偏低,进而使得非流通股的成本远远低于流通股的成本,这不仅没有消除两类股东之间的不公平,而且还加剧了原非流通股上市后的套现压力。并且,由于即便是经过股改后,原非流通股所占的总股本比例仍然达到60%左右,这同时又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扩容压力。此外,鉴于在股改中许多股改公司的大股东承诺的禁售期较长,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有的甚至达到十年之久,因此,这种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压力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都将存在下去。而在绝大多数的非流通股并未上市流通之前,市场要牛步向前,无疑将承受更大的套现压力。
其三,面临着上市公司“圈钱”的压力。圈钱是中国股市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虽然自股改以来,IPO与再融资被全面叫停,但伴随着股改市值的过半,新老划断将是迟早的事情,这是中国股市不能回避的现实。而一旦新老划断、恢复新股发行,那么,圈钱又将成为中国股市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已经有包括中石油、中国国际航空、中国铝业、广深铁路、重庆钢铁、北京北辰、大唐国际等公司在内的10多家在境外上市的大型国企宣布了今年在国内发行A股的计划,这些拟定中的新股发行总额接近68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多如牛毛的中小型企业的股票发行上市,还有绵绵不断、永无止境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因此,这样一些IPO与再融资的压力,足以把任何一头强壮的水牛压垮,更何况中国股市原本就不强壮呢?不仅如此,鉴于当前股改的不彻底,中国股市的股票市场定位功能在股票并未真正实现全流通之前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加上中国股市的投机炒作风气,因此,新股发行与再融资的价格被高估将不可避免。如此一来,中国股市的融资仍然难以逃脱“圈钱”的怪圈,其最终的结果只能使得原本贫血的股市进一步失血。
正是基于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股市要想现在就踏上牛市的康庄大道,那又谈何容易呢?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