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个股风云_证券频道 > 个股点评_个股风云_证券频道 > 地域板块
福建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06年03月10日14:08 我来说两句(0)  

Stock Code:1A0001
     (行情-论坛)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200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5年社会蓝皮书》,书中提醒人们注意教育消费不断攀高的现象。据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
而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也显示,"攒教育费"是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接下去是"养老"、"买房装修"和"预防意外",比例分别为18.9%、14.1%、11.8%和10.7%。

    一、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主要特征

    多方面资料都显示,目前节节攀高的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一个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分析福建省目前城镇居民的教育支出状况,我们发现它在总体上存在以下两个明显特征:

    (一)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福建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为499.87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1%,相当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

    且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是以福建省全体城镇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考察后所得到的数据。如果把样本范围缩小到实际有子女正在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家庭,那么人均教育支出无论绝对数额还是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都会大大增加。

    以福建省三明市的调查结果为例:按照当前教育收费价格,三明市一个计划内高中生一年的学杂费、补课费等费用在2000元左右,计划外招生还需加1~2万元的择校费;而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包括生活费)大约1~2万元,4年需4~8万元。而2004年三明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968.47元。

    (二)增长的速度快

    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在全体城镇居民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快速增加。1994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仅占城镇居民总支出的3.89%;2000年占到5.76%;到了2003年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6.42%;2004年虽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总支出的6.12%。

    和比重相比,目前的城镇居民教育支出更令人关注的是它的相对增长速度。相比1994年的130.33元,人均教育支出10年时间增长了283.5%,年平均增幅为14.4%。而同样在10年的时间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幅为11%,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平均增幅只有9.3%。教育支出的增幅要明显高于收入和支出的增幅。

    二、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基本构成

    为了探究造成这两大特征的原因,我们试就福建省的整个城镇教育支出的构成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和研究。

    从2004年的整个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的组成来看,总计499.87元的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分成教材和教育费用两部分。其中教育费用为464.04元,占绝大部分(92.8%)。在教育费用项目的8个小项中,非义务教育学杂费一项就达到214.07元,占全部人均教育支出的42.8%。而在2002年,非义务教育学杂费支出仅为168.42元,占当年全部人均教育支出的39.7%。也就是说,其所占人均教育支出的比例以平均一年一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递增。在2004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中,除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其余所占比例较大的分别是义务教育学杂费12.1%(60.36元)和成人教育费11.1%(55.24元),但这两者的增长幅度均不大,且就比重而言与2002年相比还有下降。从增长速度角度来比较,2004年相对增长较快的项目还有培训班支出和其他支出。尤其是包含了各种新支出项目的其他支出,与2002年相比年平均增速达到21.1%,其占整个人均教育支出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4.86%上升到7.74%。

    分解到较主要的细项,我们还是以三明为例:

    首先是非义务教育的学杂费。这点以在校大学生的支出尤为突出。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三明市区居民家庭大学生年人均费用12160元。城镇家庭的大学生一年的教育消费相当于大部分家庭年总收入近一半,使许多家庭只有动用多年积蓄,甚至借款来供子女读大学。该项教育支出居各层次学生家庭教育类支出的首位。高中阶段的教育费用支出虽然不及大学,但是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每个高中生一学年的学杂费、补课费的支出也都在2000元左右。

    其次是高中阶段的择校费支出。高中是上大学的关键,有进入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大学的门槛之说,因而引起了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由于受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限制,家长为了使子女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往往不惜成本把孩子送入重点高中学习。根据对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庭的调查,2004年9月三明各县市(区)重点高中的高一计划外招生择校费支出达12000~18000元/人不等,高中期间每一择校生每年约多支出4000~6000元。

    其三是家教及培训班等方面的教育支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一些收入比较高的家庭不惜高价为孩子请家教加强课外知识学习及培养孩子的特长等。三明地区2004年居民家庭人均家教及培训费等费用支出56.34元,比2000年增长1.1倍。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非义务教育的学杂费支出是拉动福建省城镇居民教育支出攀升的主导力量;而子女参加培训班的费用支出和包括择校费在内的其他支出,则是支持城镇居民教育费用支出进一步攀高的主要潜在动力。

    三、造成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些支出增长的原因,根据我们的分析可以大致分为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两个方面。

    (一)主动因素

    1、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人们更是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在这其中也出现的一些片面的观点。例如,强调分数、读书做官、文凭教育、升学教育,甚至有无视子女实际情况,不惜代价、盲目投资现象。许多家长千方百计花重金、找关系把子女送到重点学校就读,这种盲目的投资,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2、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子女教育状况与孩子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道路密切相关,大多数家长都愿把钱花在子女的教育上。由于自90年代以来,之前比较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已经逐步扭转,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者的收入优势已经显露了出来。高学历带来高收入,教育程度与收入已经成正比递增,教育程度影响着受教育者收入的起点水平,这促使和鼓励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

    3、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教育消费支出的增加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被动因素

    1、前些年我国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单一负担的体制转向了多渠道共同负担,这是居民教育支出开始大幅增加的起点。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的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特点之一就是国民收入分配由国家向个人倾斜。在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中,国家的份额持续下降,而居民家庭收入的份额在不断上升,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对应的国家单一负担教育经费的体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这时国家建立多渠道的负担教育经费体制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但是问题在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数额偏低,虽然每年的增长基本在10%以上,但仍未达到《教育法》所规定的占GDP的比重。在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2004》中,中国的教育开支与GDP比率甚至低于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其中最高的墨西哥为5.1%,较低的智利也有3.9%,中国以3.3%的比率和秘鲁相当)。国家财政拨款缺口的大部分归根到底必然由家庭来承担。

    2、学校方面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得各种教育支出有增无减。教育的产业化必然导致产业的主体追求教育投资利润的最大化。当学校不再以一个单纯的公益事业单位出现,而以盈利为目的的时候,他们所考虑的就不再是怎样为更多的人带去更好的教育,而变成了怎样利用手中掌握的教育资源去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所有的乱收费以及高等教育那高昂的学费的根源就在于此。

    四、教育高支出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由于前些年我国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单一负担的体制转向由多渠道共同负担;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当前的一定时期内人民群众对于教育方面的需求不断扩大,其相关的消费支出增加较快还是比较合理的。然而从目前的资料分析,福建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虽然在历年间的增长幅度有波动起伏,但是其整体的增长速度仍要远高过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甚至也明显高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这从消费结构的整体发展趋势上来看是不够健康的。而教育支出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平衡发展的,和整体比较,某些项目支出的快速增长是异乎寻常的,这也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最关键的是,对于多数有子女在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家庭而言,教育支出已经成为了家庭的一项沉重经济负担。

    大多数居民群众并不会对教育支出的长期增长趋势进行比较分析,但是现实中感受到的教育支出给予他们的经济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目前福建省城镇居民偏高的教育支出状况已经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

    (一)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在三明市接受抽样调查的610户城镇居民家庭中,2004年占调查总户数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31.53元。按当前的教育收费价格进行推算,低收入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在他们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也要花上13年以上的收入;而就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也要花5年以上的收入才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这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如2004年,三明市区有一低保户,家里三口人仅靠母亲一人卖菜月收入三百来元,却要供两个孩子念大学,2004年仅两个孩子一年的学杂费用支出就达21000元,相当于本户家庭5年的收入,再加上数目可观的学习资料费、生活费等,完全举债度日,生活步履维艰。另外近年来城乡居民利益格局变化较大,各种医疗、养老、住房等费用支出有增无减,城镇居民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二)优质教育资源向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倾斜

    调查资料显示,在有子女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家庭中,10%最高收入户2004年人均教育消费支出1763.05元,是平均水平的2.0倍,是10%最低收入户的6.8倍。低收入户学杂费支出占教育支出的77.2%,比高收入户高出1.7个百分点,显示出低收入户的教育支出以满足于学杂费的"硬性"支出为主。在补习功课方面,低收入户家庭更多地选择费用支出相对较低的校内补课,而高收入家庭则更多地选择了家教补习和参加各类兴趣班学习。调查资料显示,高收入家庭人均用于补习(兴趣)班的支出是低收入户家庭的2.9倍;高收入家庭人均用于其他(包括择校费等)支出是低收入户家庭的198.4倍。而高额的"择校费"则使得高、中收入家庭子女有更多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福建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与庞大的生源数量相比供不应求。为了能让子女就读于较好的学校,有不少家长不惜花重金为子女择校。面对动辄1~2万元的择校费,一些低收入的家庭望而却步。另外,民办学校的高学费则相当于另一种"择校费"。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管理水平和校园环境等诸多环节上,各学校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不同公办学校之间,更存在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凭借灵活的机制和充裕的资金,民办学校往往能吸引到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相对较高。但民办学校动辄数千元的学杂费对中低收入家庭是一道门槛,这就使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向中高收入人群倾斜。

    五、对策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有一个总体印象,就是控制教育支出的增长已经成为被调查家庭的普遍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好地控制教育支出的增长呢?综合调查反映我们有以下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重新定位教育的功能

    正是由于教育的产业化定位,才使1993年高校收费改革提价引发各阶段教育收费的全面走高。应当看到,国际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多注重教育的公益功能。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大学学费,个人缴纳比例一般只占应交学费总额的20%~40%左右,其余则为社会公共团体捐赠资金和政府资金解决。而我国教育收费,即使在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个人负担费用亦偏高。这固然有我国尚不发达的经济因素,但教育功能定位不当也难脱其责。惟有重新强调教育为国家社会未来育人的公益功能,方能从理论上理直气壮地控制高增长的教育收费;也只有将教育收费的增长势头控制下来,城镇居民的教育支出偏高的状况才会得到缓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部门重新明确自身的目标和定位。教育归根到底是一项公益事业,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而盈利性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而附带的功能。教育产业化并非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商业来推广和做大,以获取更多盈利,用利润或税款去回馈社会;而是以产业化为手段完善教育单位自身的造血机能,以保证具备更为强大的、持续的教育能力,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各式各样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所以对于教育部门而言,首先应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根本目的,然后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如何创收上。

    (二)采取措施抑制高额择校费

    择校费的抑制应该在依法规范基础上辅助以必要的政策界定约束。我国各地择校费之所以标准不一,普遍偏高,很大程度上是与国家教育部门的择校生界定范围伸缩性较大有关。对此国家和省一级政府需要统一制定学区范围应有的校际标准,逐年扩大学区范围招生人数,逐年缩减择校生比例,这样才会使高额择校费之风得到一定程度抑制。而归根到底,择校费之所以会产生,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所引起的。政府集中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建设"重点学校",这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无疑具有极大吸引力。校与校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直接导致择校费不断攀升。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费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应该避免教育投入的重点化倾向,加强对教学力量相对薄弱者的扶持,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分布。这个过程或许比较漫长,但却是能够根治高额择校费问题的唯一途径。

    (三)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

    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通过"奖、贷、助、补、减、免"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特别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助学贷款是作为高校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由政府全额贴息的优惠政策,是政策性极强的商业贷款,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应该主要由国家政策性银行来开办,通过人大立法,根本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进行。同时为避免学生违约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逐渐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学生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通过在生源地贷款,学生的父母及家庭地址一般不变,贷款不易落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恶意逃债行为。而为了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我们应该对有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庭实行适度的税费减免。例如,对有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庭成员,实施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措施。这样的措施,由于低收入家庭的个人收入非常有限,其个人所得税即使全部减免,年减税额度高的不过一、二千元,低的仅有四、五百。对个人直接免税,较之对学校直拨教育费的政府资助,不仅能使校方在使用直拨教育费时的腐败和浪费现象得到遏制,且更能为受教育的家庭接受。而若能在低收入户教育费不住减免基础上适度扩大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费用减免,将在更大层面上缩减居民的教育消费支出,减轻普通家庭的教育负担。

    (四)采取措施扭转社会教育观念

    政府的宣传和决策对于社会潮流和舆论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引导家长们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子女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家庭教育投资;改变一味追求子女上普高,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点。要认识到当代教育日渐社会化、生活化和终身化的特点,明确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在宣传引导的同时,各级人民政府也应当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防止"人才高消费"。"大专以上学历,有实际工作经验"成为当今企业招聘的时髦语,一些高中及中专学历就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大学生干不可,这种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毕业等于失业现象的蔓延,使家庭的投资行为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严重地影响家庭对教育投资的合理性。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2006年全国两会专题
·菲律宾再次暴发兵变
·德国世界杯 奥运会
·奥斯卡金像奖 馒头血案
·别克君越发布 购车指南
·AMD与英特尔的双核之争
·2006日内瓦车展 刘翔
·TD规模测试 花落谁家?
·两会经济热点 3·15维权
·人民币升值 国企改革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