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这意味着党中央近年来一再强调的"自主创新"由理念上升至运筹的层面上来,并将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实施。江苏省能否实现"两个率先"取决于能否形成一股创新精神;能否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也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正成为提升江苏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对江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面临的四大挑战
    综合分析近几年江苏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培养,当前面临着四大挑战。
    挑战一: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重任谁来承担
    主要表现在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的比重低。江苏是人才大省,2004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绝对数达到33.53万人,位居全国首位。比位于第二、三两位的北京和广东两省分别多3.33和4.24万人。但在相对指标以及人才质量方面仍存在差距。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2004年江苏省的这一指标为59.2%,全国平均水平64.7%,江苏省比全国水平低5.5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是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核心力量,2004年,江苏拥有的R&D人员为10.33万人年(折合全时人员计算),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但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仅为7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下表是对京沪苏浙鲁粤六省市科技人才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进行的比较:表1 2004年京沪苏浙鲁粤科技人员情况对比表
地区 科技活动人员(万人)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折合全时数(万人年) 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
江苏 33.53 59.23 10.33 74.15
北京 30.20 77.95 15.15 87.00
上海 17.40 68.85 5.91 82.74
浙江 20.93 60.06 6.31 72.74
广东 29.29 67.09 9.31 84.75
山东 27.92 56.77 7.23 79.67
    由表1可见,江苏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缺乏十分明显,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使江苏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捕捉重大的发展方向。此外,科技人才的流失现象也不容忽视。近年来,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江苏设立研发机构,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使江苏研究机构和企业面临着愈加激烈的人才竞争。
    挑战二:科技投入力度偏小,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
    表现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2004年,江苏省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38%,较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5个百分点,初步预计2005年这一比重为1.48%,但距离江苏1.5%的小康目标仍有差距。2003年,美国、日本、韩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3.15%、2.64%。江苏目前的创新投入水平与这些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还很大。科技投入能力的不足,将是长期困扰江苏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性因素。《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要提高到2.5%以上,逐步缩小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
    由图1显示,江苏与北京、上海市相比,R&D占GDP比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挑战三: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江苏每年都要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入,其中约40%用于设备的投入,而设备投入中的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特别是在高端设备领域,光纤制造设备100%进口,集成电路85%进口,作为经济强项的纺织品,设备进口也达到70%,高端的医疗设备差不多90%-100%进口。一系列数据反映出江苏对外技术依存度[1]过高。2004年,江苏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大约在60%-70%之间(且其中技术引进费中不包括专利使用费)。而日本的比例是不到5%,美国不到10%,目前世界公认的20个左右创新型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30%以下。《纲要》中也提出到2020年全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要降低到30%以下。目前江苏省的GDP增长快、总量大,但是产品还是以低端的、低附加值为主,对外的依附性过强。如果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分工中有可能长期被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环节,并在核心高技术方面受制于人。因此,江苏必须下大力气扭转对外来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
    挑战四:科技资源分散,基础条件利用率低
    长期以来宏观体制上的分散、分割影响了科技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明显地削弱了科技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集成能力。特别是条块分立、军民分割、相互封闭、产学研结合度低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科技力量难以协调集成,科技项目重复分散,造成部分科研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甚至被浪费。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很多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尚未得以充分发挥。此外,江苏尚未建设形成有利于科技人员创业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型科研设施以及科研资料、科学数据等匮乏,并且还存在着突出的重复购置、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不高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共享,科技人员难以及时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文献和数据,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科研设施。在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中,首先没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二、应对的五项对策
    自主创新有三种内涵:一是原始性创新,二是系统集成自主创新,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我们所说的自主创新不是封闭起来的自主创新,而是开放性的自主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自主创新,是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的自主创新。针对江苏自主创新面临的四大挑战,提出以下对策:
    对策一:选准方向、自主创新
    依托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提高行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五"期间,江苏在纺织、化工、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中,加大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力度,已逐步完成了高新技术对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并以新材料产业、软件业为突破口,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不断提升科技含量,拓展产品领域,促进了一批科技型、规模型重点制造企业的迅速崛起。如无锡永中公司依靠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中office办公软件,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抗衡微软的大型国产通用型基础软件。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建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省级92家,全省各市建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0多家,承担了主要研究开发任务。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江苏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选准方向、优化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对策二:引进消化,二次创新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是最终目的。只有通过消化吸收,不断实施自主创新,力求在高水准上实现突破,才能保证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4年,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全省的专利申请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万件大关,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浙江,其中发明专利的比例达到18.8%,企业在技术和设备引进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取得了卓有的成效。如连云港马佐里纺机公司不断学习消化国外先进的全流程纺织机械设计制造的先进经验,自行研制开发了新一代全流程纺机产品,CM500型精梳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004年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已位居全国纺机行业之首,产品销售额列全国同行业前6位,利税超亿元,日益呈现出强大的技术自主创新和品牌优势。
    对策三:加强合作,集成创新
    江苏高等院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是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着力打造多位一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大胆探索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和新体制,积极促进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多方位合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行业和市场竞争力。至2005年上半年,江苏与中科院、清华、北大、东大、南大、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国内一流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目前北大的软件与微电子无锡产学研基地、清华的清华同方江苏创业园、中科院的氢燃料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在产学研加强合作的氛围下,全省技术市场呈现出持续大幅增长的态势,2004年全省技术合同登记分数为3147份,比2000年增长了2倍多。在江苏的科技规划中,将进一步拓展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领域,充分利用高校、院所人才集中的优势,探寻在地方孵化器建设和孵化器作用发挥方面的途径。
    对策四:广纳贤才,培养队伍
    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建立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加速推进人才价值决定转换机制,出台以"一线人才"为指向的人才吸纳与留驻政策,建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政府培训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二要加大人才国际化的力度;三要加大人才创业平台建设力度;四要加大人才激励力度。2004年江苏省针对重点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培育和造就科技人才的作用,在新材料制备技术与机理研究等重点科技创新方向上,遴选支持了一批已取得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争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项,比2003年增长31%,目前江苏已拥有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2位,在新型量子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等原始创新领域,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优秀科研团队。
    对策五:政策引导,优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第一要积极鼓励创新,大力表彰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在全省形成创新光荣、创新可贵、创新无价的良好导向。着力打通融资瓶颈,通过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规范化管理与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大力鼓励民资和外资创办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广泛进入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第二要优化科技政策环境,加强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功能,从源头上进一步增强科技计划的导向性。2004年江苏共下达省科技计划及经费16批,新上省科技计划项目1800项,全年设立与实施了3亿元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有力地增强了政府科技计划和经费的导向作用,对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要加大科技执法力度,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保护和鼓励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注:[1]技术依存度就是技术引进经费加上研发投入经费做分母,技术引进经费做分子,所得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