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东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当“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写进“十一五”规划时,中部6省——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终于迎来发展契机。
记者获悉,促进中部崛起将迎来政策上的突破:对西部的扶持政策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政策,将向中部延伸;某些有特殊贡献的中部地区,还将得到更多的支持……
各为稻梁谋
发展机遇面前,无人甘心落后。 如果说争取一种公平区域发展政策它们需要合力的话,那么要真正挑起中部崛起的脊梁,6个省份间则更需要独一无二的发展亮点。在中部省份驻地的京西、新大都等各大宾馆内,六省纷纷抛出各有特色的宏图大略。
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战略、河南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山西的“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湖南的“一点一线”战略、江西的对接“长珠闽”策略、安徽向东部沿海靠拢等,都充分彰显出势要突出重围的阵势。
“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战略的确立,让郑州与武汉,这两个原本分处黄河与长江流域的交通枢纽城市,开始重新确定两者之间的新关系。
对此,湖北志在必得。“我们湖北正在进行火车站的建设,汉口、武昌车站正在扩建,还要新建一个武汉车站,要发挥武汉的交通枢纽作用。”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宗柏说,“目前货运中心、集装箱中心已经到武汉来了。”在他看来,交通部已经恢复了武汉原先撤掉的路局地位,也说明了对这个问题的支持。
但河南显然不甘心把自己多年打造的郑州铁路枢纽地位拱手相让。
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说:“河南有自己的交通优势,河南有条件发挥交通枢纽作用。”他认为,河南不仅可以发展好交通,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好现代物流产业。
合纵连横
争当领头羊的同时,各自的“短腿”制约以及资源间的互通有无,又把6省团结在一起,由此达成的共识是:只有共赢才可能打造各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中部六省官员间的互访变得空前频繁。
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斌告诉记者:“去年中部几个省的省长频繁出访山西。山西是能源大省,主要是为大家提供能源支持。”
对此,湖北深有感触。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宗柏说:“湖北省缺煤少电乏气,资源特别是煤炭是我们的短腿,这几年煤电联动,得到了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
互补之外,6省也希望在共性问题上共同寻找突破。
王斌认为,制约中部6省发展的最大共性问题是“长期存在政策上的缺陷”,国家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造成中部“集体陷落”。他诉苦说:“我们有的政策人家都有,但是人家有的我们却没有。”
2002年两会期间,为引起中央关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向温家宝同志直接发问:“武汉(的地位)在哪儿?”
今天,虽然“促进中部崛起”被写进“十一五”规划,但在中央力主的平衡发展区域战略之下,中部能够分享到多少独有的政策优势尚未可知。
制约中部发展的第二大问题是,地方财政弱小、当地金融资金外流。
湖南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说:“湖南工业滞后,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只有738亿元,财政不宽裕,是个吃饭财政,‘十一五’期间要增加财政投入,但是如何解决呢?”
郑州面临同样困惑。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告诉记者:“我们的资金都跑到其他兄弟省去了,存贷差比较大。”
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宗柏干脆说:“金融方面,实在不敢恭维!这个你们媒体要呼吁一下。”
中部崛起的第三大制约因素,当数土地问题。刘满仓认为土地因素不容忽视,它的重要性甚至胜于政策优惠。
这方面,他觉得中部与东部相比“吃亏”不少。“当年东部发展的时候,土地政策宽松,现在东部的工业园区、城市建设都已经基本完成了,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发展建设的时候,土地政策却变紧了。”他觉得,从发展的机遇上说,中部失去了东部的“天时”。
新思维
对于中部崛起的速度,各省市代表有着冷静的思考。刘满仓认为:“会有效,但不能和东部比,不能太理想化。”他说,东部沿海的发展速度,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区域优势、商业意识等,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些因素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而且,中部的发展“不能仅仅靠中央给政策”。
基于这种认识,一条全新的中部发展思路正在形成。
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提出了“三不”方针,“不等,不靠,不浮躁”。“不等”,是要有紧迫感,要抓住发展机遇;“不靠”,是不要单纯被动地依赖中央出台优惠政策;“不浮躁”,是要务实真干。
中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吸取东部及西部的发展教训,既避免珠三角“成本指向型”外资战略所带来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发展弱势,又不重复西部地区“政策依赖性过高”、发展乏力的局面。
可喜的是,六省的“十一五”规划中,出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级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物流业等这样一些关键词。这些词的出现,也许就是中部崛起的希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珠三角、长三角、西部发展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