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的计划是2006年上半年完成政企分开,全年加快组建邮政储蓄银行。”随着邮政改革拉开帷幕,邮政储蓄变身银行进入操作阶段。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邮政为邮政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仍然在谈判中。 不过,对于等待准生证多年的邮政储蓄来说,这一消息并非仅仅是利好,也许甚至要为这等来的春天准备一件寒衣。 在现有的机制、人员构成下,如何实现转身成为专业的金融企业是摆在邮政储蓄面前的难题。” 一位银行人士指出,最现实的问题是邮储银行如何赚钱。 困难的降生 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邮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邮政集团公司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而邮政储蓄即将改组成为这个新组建的邮政集团控股的邮政储蓄银行。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1月16日曾透露:邮政储蓄银行有望在2006年正式对外挂牌。 实际上,早在1999年,央行曾出台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成行。 2005年7月,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成立邮储银行;此后,国家邮政储汇局向银监会递交了邮储银行的筹建申请。 在2005年9月20日全国邮政局长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邮政储蓄银行将实行一级法人制,依法纳入银行业监管体系。 当时的方案是由国家邮政局、中国电信集团、中国联通集团三巨头将共同出资组建邮政储蓄银行。脱胎于国家邮政局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至少不低于51%。 在业务规划上,组建初期,邮政储蓄银行仍将以吸收存款为主,资金由总行集中批发运用。随着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银监会将支持邮政储蓄银行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活动,逐步准许开办相应的业务内容,充分利用邮政的网络资源,促进邮政储蓄的业务多元化发展,同时增强服务社区的力度。在条件进一步成熟时,还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人,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透露,目前在改组成为银行本身,管理层的意见相对统一,但邮政储蓄的改组本身面临不少实际问题。这些实质问题不解决,即便名义上改组成为银行也会存在很大风险。“从新成立开始就案件频发,这是银监会所难以接受的。” 本报了解到,2005年银监会派出邮政储汇局检查组1284次,检查机构12425个,仅次于农信社及农商行、国有商业银行。 如何赚钱 如何盈利是摆在邮储银行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连续下调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并对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段、逐年转出的政策;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邮政储汇业务完全改组成为银行业务后,邮储银行能否盈利? 从2003年8月开始,国家对邮政储蓄的政策调整为实行新老存款划段,新增资金自主运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的部分,年利率降低为1.89%。 2005年初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规定,邮储在央行的“老存款”要按照10%、15%、20%、25%、30%的比例分5年转出。“老存款”指邮政储蓄在2003年8月以前转存在央行的存款,规模约为8290亿,每年邮储能从“老存款”当中获得的利差收入约为200亿元。 从2005年9月21日起,人民银行启动了邮政储蓄“老存款”转出工作。据估计,到2006年底将共计转出“老存款”1400亿元,因此带来的收益减少也将高达10亿元以上。 邮政储蓄以往“靠网点吸储,靠转存款吃饭”的盈利模式正在逐步土崩瓦解。国家的政策直接导致邮政储蓄大量资金被推向市场。 知情人士透露,根据《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规定,2006年,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的“老存款”将从8290亿元降到6840亿元,而与此同时,邮政储蓄自主运用的总规模将从2005年底约4800亿元升至约8000亿元。 与邮政储蓄资金运用规模急速增大相对应的是,邮政储蓄资金运用的渠道相对狭窄。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主要用于资金批发业务,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和协议存款等渠道,因而,收益率受制于债券市场的波动。 《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对商业银行贷款造成冲击。再加上对贷款风险控制趋严,银行普遍惜贷。因此在协议存款业务上也存在激烈竞争。 而邮政储蓄还要面对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优势机构的竞争。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业务收益已经成为邮政储蓄2006年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位邮政局人士说,目前在资金运用收益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储汇局正在努力改变增长方式。利用网点优势,从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口。 此外,该人士还透露,银监会即将放行邮政储蓄机构办理社区贷款业务试点。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