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国有企业盲目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危及中国战略利益的核心因素之一。”
3月7日上午,人大北京代表团小组会议中,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刚一谈到国企海外上市问题,现场所有的摄像机、照相机都把镜头转向他。
纪宝成提供的数字表明,到2005年底,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总市值已经达到了3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上市公司可流通资产的2.39倍。
“未来两年至三年,仍将有100家国内企业将奔赴境外上市,如此大规模的海外上市,具有强烈的盲目性。”
纪宝成分析,海外上市的盲目势必会对国家利益和未来发展战略带来很大冲击。大中型优质企业的大规模境外上市,首先将导致国内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降低市场稳定性和价值发现功能,市场的融资和相应的资源配置功能大大削弱。而且,优质企业不愿意在本土上市,很可能形成资本市场的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海外上市的310多家企业中,80%都是具有垄断资源的优质企业。这些行业龙头企业过度海外上市、过度地股权国际化,从长远看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发言最后,纪宝成抛出了“海外上市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论”。他认为,从短期利益来看,企业盲目海外上市带来高额的上市成本,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影响本国经济利益的正常实现。
纪宝成特别强调,大中型国企境外上市都是“轻装上阵”。比如,包括建设银行等国企在上市前,先剥离不良资产,国家进行注资,这些成本实际上都是13亿人民来承担,而优质资产获取的高利润却和海外投资者分享。
记者在某网站在线调查中看到,截至3月9日下午两点,大约87%的网友认为,优质国企海外上市造成了国资流失。
然而,持不同意见的大有人在。“股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是国有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福成表示,“海外上市有资本融资功能,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对企业按照国际准则操作运行有好处;有利于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
李福成认为,上市有风险,这是必须要防范的。重要的是要选择一条适应自我发展的道路。
国有资产在海外上市中到底有没有流失?经济学家易宪容在看到纪宝成的言论后,随即撰文表示,大量的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并不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意味着让国内经济发展的成果仅是让国外资本分享。一般来说,市场的价格自然是买者与卖者交易的结果。如果交易没有达成,无论是买者还是卖者的出价只能算双方的一种愿意,这不是市场价格。可以说,国有企业上市,如果能够在比较严格的评估程序下,经过反复地比较与筛选,双方又在多次的谈判与博弈下达到成交价格协议,那么这种交易价格就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全国政协委员蔡国雄透露,在经济组讨论中,有不少委员持有和纪宝成类似的观点。但是蔡国雄仍然坚持认为,包括银行在内的国有企业到境外上市,并非是看重国外的资本,“难道建行缺淡马锡的10%的股份吗?不是,股权多元化的目的是促进改革,而非融资。当然,多少的股份合适,程度如何把握,确实需要摸索。”蔡国雄认为。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