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创新体系中,政府应该向哪一方倾斜?这是一个天问。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用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在其提案中反复强调,在中国的自主创新体系中,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主体”位置应该被凸显出来,并且应该成为国家政策倾斜的重点。
《21世纪》:你在提案当中多次强调,政府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时应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还建议把政府财政对科技研发专项的投资标准由“申报能力”转为“市场成功”,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市场成功”的“龙头企业”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王:其实我觉得对于“龙头企业”和“市场成功”都是可以设计具体的界定标准的,比如市场份额、投入产出比、对国外产品的可替代性……
之所以强调应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是因为大企业首先都是在市场经济法则上一路优胜劣汰过来的,久经市场考验,产业化能力已被证明是较强的。那么,对这样的企业予以扶持的话,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与形成,对我国自主创新的促进,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21世纪》:那些相对小的IT企业难道不是更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吗?
王:当然我也没有说要把国家的全部经费都挪到大企业里去,因为产业结构一定是金字塔,大中小企业都会存在,我只是强调龙头企业应该得到重点支持。
《21世纪》:那你觉得政府究竟应该怎么选择?
王: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当务之急是选择一些目前国外厂商的产品还没有形成稳固垄断地位,又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方向,提前、重点扶持、突破发展。不要等国外产品已经形成全面垄断的局面时再扶持,那样再投入多少钱可能都是无效的。
现在看来,系统软件、支撑软件,甚至办公软件国外产品都已深入垄断,除了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商业上很难翻身。但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我们显然还是有机会的,政府应该抓紧扶持,不要让办公软件当年的局面再度发生。
就政策来说,国家当年支持程控交换机的成功经验就值得推广。
《21世纪》:用友的发展其实已经获得了很多优惠政策的扶持,你觉得现在还需要哪些扶持?
王:当然,用友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包括从一开始的“火炬计划”、“863计划”以及税收政策的优惠等等,但是这些都是行业性的优惠政策。
现在看来,在提案当中提到的“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加大力度扶持”,一个比较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在不同的领域,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在行业内已经产生一些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帮助建立国家级的技术中心。
当然,建立这样的技术中心主要仍然应该以企业自己来投入,然后由国家给予一部分的支持,这样就很好了。
《21世纪》:除了应向龙头企业倾斜,你觉得政府的扶持方式应该做哪些调整?
王文京:政府的扶持方式应该由从前的“给政策”向“给市场”转移。这个市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采购、一是国企信息化应该由国内软件企业来做。
一个产业要发展,除了其他因素外,关键在于市场驱动。我国软件产业要硬起来,需要规模的应用环境支持,要在不断地应用中成熟和发展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另外,从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考虑,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很多国有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的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更应该采用国产软件。
国外的软件产业也都经历了同样的历程。
《21世纪》:你提出要谨防国际寡头企业通过资本控股或收购的方式吞灭中国的这些“龙头企业”,为何有此提议?
王:国家总是在提自主创新,但是当这些企业好不容易花了很多时间终于发展起来的时候,却突然被国际寡头企业利用资本的优势收购了。这种情况会使国际寡头尽快地消灭竞争对手,然后快速地占领中国市场。而这些大企业如果都被收购和控股了,那么自主创新的骨干力量就没有了。
如果中国不想总是做加工、代工的国家,整个产业想要升级,这个现象就应该注意,还应该有措施来防范,应该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因为这在其他很多领域都发生存在了,在IT领域,也出现了这个苗头,有的甚至正在进行当中。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