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改革的逻辑是,越重要的越不能冒险,所以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往往在改革中落后于人。铁路是一个典型。今天的铁路不仅政企合一,有自己的公检法,而且管理从上到下自成一统,仿佛一个远离凡尘的世外桃源。
不过这也仅仅是表面现象,市场的潮水其实早已渗进看起来铁板一块的铁路系统。 至少在售票环节,特别在春节前后的售票环节,“无形的手”总是顽强地发挥着它的威力——除非拥有某种特权背景,否则少加一分钱,也休想买到票。
的确,价格该涨还得涨,不涨的只是车票上印的那个数字而已。乘客并不傻,他们懂得找有门路的黄牛党,也大致清楚市场行情是加价多少。他们嘴上可能反对涨价,但在行动中,他们不仅无怨无悔地接受了涨价,甚至可能为此庆幸不已。
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浅显。对乘客,价格管制并不能带来任何益处,相反还要面对种种风险和不便;对铁路,由于没有定价权,使得引进外资或民营资本的努力往往在最后关头告吹。铁路无法与市场接轨,是价格管制的最大恶果。即使铁道部已多次表示欢迎内外资进入,但各方仍兴趣索然。在中国,很少有哪一项明显不足的投资有了政府的支持仍遭遇冷场,其症结正在于此。
阿尔钦说,一切定价问题都是产权问题。其中的一个含义是,失去了定价权,产权就徒有其表。不能为产品定价的投资,与扔钱无异。
关于铁路改革,此次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谈到政企分开,甚至谈到撤销铁道部,在我看来,都没有触及矛盾的根源。铁路发展滞后的根源,首先是价格管制,而后才是行政垄断。要先放价格,破垄断才有可能。至于政企怎么分开,铁道部是否保留,都是枝节问题。
许多人坚持要先破垄断,而后才能放开价格。这是颠倒了因果。如前所述,没有定价权的行业,只有政府才会操办,民营资本是无从介入的。价格不能动,就只能政府垄断,政府越垄断,价格就越不能动。这就成了恶性循环。打破这个循环的唯一办法是放开价格。
还有一重担忧,是担心铁路借机漫天要价,在经济学上,这个名堂叫“掠夺消费者盈余”。值得担心吗?铁路是沉没成本(无法收回的固定投入)巨大的行业,一趟车开出去,成本基本上是个定数,多卖一张票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是说,在车厢空置的运输淡季,票价是可以降到很低很低的。旺季呢?也不会比现在的黑市价更高,因为交易费用减少了。
换言之,即使在行政垄断的条件下,放开价格依然是铁路和乘客双赢的安排。而如果坚持价格管制,一则价格弹性不足,旺季暗涨,淡季却无法暗降,导致运力浪费,二则价格信号传递不畅。这些都是社会福利损失。而从中受益的,不过就是一些掌握票源的人而已。
铁路是不是公益性行业,应不应该盈利,并不是问题的重点。只要愿意,把所有行业都变成公益性也无妨。不是没有雄心勃勃地尝试过,是此路不通,才逼出一个改革来,不是吗?
问题的重点是,只要是稀缺资源,就必然会有多人争用。在僧多粥少的形势下,必须要有决胜负的规则。“价高者得”是规则,谁钱多谁得;“位高者得”是规则,谁官大谁得;“先到先得”也是规则,谁的空闲时间多谁得。不要奢谈公平,世上只有规则的公平,没有结果的公平。论结果,以上规则没有一个是公平的,横竖是有人得就有人失。但要论效率,则只有“价高者得”最高。 (作者系知名经济学者)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