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将继续呈现“高位趋稳、稳中趋降”态势,2006年的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企业利润增幅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新问题
2006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年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9%左右,宜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预计消费价格涨幅低于3%,投资增幅可能略低于2005年,消费增幅会略有提高。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除了消费结构升级势头强劲、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因素和新问题。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打好开局基础十分重要。鉴于经济走势趋稳,宏观经济政策宜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力度既不扩张,也不紧缩,注意做好预调和微调。2006年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可定为:经济增长8%,消费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加重视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切实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着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发展的重点转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上来。
经济运行新因素
一是国内民间投资日趋活跃。2005年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7.4%,比年初回升3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累计增速只有11.7%,而上年同期是57.8%。此外,2005年1~7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同期下降3.4%。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增速并没有大的下降甚至还有回升,表明国内民间投资增速迅速提高,对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有涨有落,出现一些新态势。2005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沿海地区;而在沿海地区中,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05年1~8月,中西部地区内蒙、江西、山西、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青海的工业增速都在20%以上。北部沿海的山东、河北、天津的工业与投资增速也大都高于南部沿海的广东、浙江等地区。虽有部分省市经济增幅回落,也有部分省市经济增速加快,总体上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三是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彰显。即使面临新的纺织品配额限制和贸易摩擦增加,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保持。
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原材料行业产能过剩凸现,企业亏损增加。钢材、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尤为严重,引起价格和利润大幅度下降,亏损迅速上升。2005年1~9月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3.1%。目前工业企业库存水平上升过快,与1993年经济过热后的情况十分类似。从2004年3季度到2005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速均在20%左右,6月份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已达到11549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情况说明,随着投资和工业增速回稳,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渐突出,一旦内外部需求继续回落,容易影响经济平稳增长。
中国应对国际高油价冲击的机制尚不健全。国际油价变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普遍认为低油价时代已经结束,高油价时代已然来临。据分析,国际油价区间将从过去的10~40美元/桶上涨到40~80美元/桶,未来的长期均价会在50~60美元之间。2006年国际油价会继续保持高位,将以70美元为中轴,特殊情况下(如库存水平较低)可能涨到80美元甚至更高。目前我国对成品油实行政府定价,国内油价大大低于国际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国际高油价向国内经济体系传导。如果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国际高油价完全传导到国内,必然会提高生产成本,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并导致经济增长减速。但是,如果国内石油价格长期扭曲,显然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利于增强整个经济应对高油价冲击的能力。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我国长期人为压低成品油零售价格,实际上积累了大量风险。这种定价机制已难以为继。同时,国内外巨大的石油价差也会引起国内石油企业囤积居奇,大量出口,人为加剧供求失衡。2005夏天,广东一度发生的成品油荒已经凸显了这个矛盾。根据入世承诺,2006年底我国将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已迫在眉睫。
国际收支失衡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不稳定因素。2005年以来,贸易顺差大幅上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叠加,国际收支出现明显失衡。上年1~9月,出口增速高达31.4%,进口增速大幅回落,仅维持在16%,比前两年进口增速均回落20个百分点以上。9月底贸易盈余已达683.3亿美元,全年贸易盈余可能超过900亿美元。贸易盈余迅速扩大,加之资本项目保持净流入,引起外汇储备增加过快。到2005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7690亿美元,预计全年外汇储备将达到8200亿美元左右。
贸易顺差之所以迅速扩大,一是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强劲,而一般贸易进口放慢。二是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加大在中国采购力度,使加工贸易顺差扩大。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主要由贸易顺差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会造成以下负面影响:一是短期的巨额贸易顺差加剧长期的国际贸易摩擦,从而影响我国对外经济乃至经济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二是巨额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给货币政策操作造成困难。三是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
此外,农民融资困难,私人关系借贷仍是农村融资的主渠道,农民容易背上高利贷包袱。免征农业税以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面临难题,农民负担仍然沉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稿件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