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到底值不值?”日前,北大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衬衫换飞机的经济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而作为纺织业大省的浙江,很多浙商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衬衫换飞机”的尴尬局面了。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人们印象中很会“卖衬衫”的浙商开始向国外卖一种跟飞机差不多的东西了。这不仅不会遭遇反倾销,同时还可以带动97个制造行业,这就是船舶。造船、卖船,已经成为浙江民资的新趋势。
    船舶出口已初具规模
    新年以来,中国沿海最大的锚地之一宁波港金塘锚地一直都非常繁忙。日前,由浙江象山县博大造船有限公司承造的万吨级多用途集装箱轮——“约翰幸运”(MV JOHAN FORTUNE)号,就在这里向买方马来西亚约翰船务公司办理出口交接手续。
    据介绍,今年以来,不断有浙江民营造船企业向这一锚地申报,在2006年通过这里向海外出口大型集装箱轮和散货轮。今年之内至少还有13条由浙江民营企业制造的大型船舶,要出口到意大利、德国等航运强国。
    而昨天来自据杭州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月,浙江省出口船舶737艘,价值5503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4倍和52%。欧盟、日本等主要海运国家是我省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1月份,浙江省对欧盟出口船舶485艘,价值2343万美元,占船舶出口量和价值的65.8%和42.6%。
    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任介绍说,近年来,我省船舶出口高速增长,并且已经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全省船舶出口额年均增长88.4%,到2005年出口额达4.5亿美元,占我国船舶出口额的9.9%。进入2006年,我省船舶出口仍增势不减。
    浙江民企涌动造船热
    在船舶出口不断增长的背后,有越来越多的浙商开始涉足这一产业。在他们看来,生产有高附加值的船舶出口,比出口衬衫更是长远之计,也比自己生产飞机来得更为实际。
    据介绍,去年3月,位于宁波奉化的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和德国康地(CONTI)公司签约,为其建造6艘4250标箱集装箱船,总金额近4亿美元,这是我国地方船厂首次承接4000标箱以上的集装箱船订单。同年10月,位于象山南田岛的浙江振宇船业有限公司与德国维尔纳·博克施帝格船运有限公司,正式签下了4艘高等级货轮订单合同,价值4000多万美元。这些大型船舶都将在今明两年内陆续交付。
    另一方面,我省在鼓励造船业上已有长远的规划。2005年年初实施的《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中,全省将在未来几年兴建10大造船基地,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根据这一产业规划,我省将跃升为国内重要的特种船舶制造基地,以总装型船厂为核心,统筹建设船用装件配套厂,形成造船企业集聚带。而这一规划在酝酿和出台的时候,已经在布局中充分考虑民企在形成群聚效应方面的特别能力。
    建成优势产业尚需时日
    杭州海关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船舶工业虽已实现快速增长,但是在设计开发、技术装备等方面还与韩国、日本等传统造船强国有较大差距。船舶工业发展还受到三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出口担保和融资困难,企业资金压力较大;二是国内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目前,高档次船舶的主要配套产品如主机、辅机、钢材、化工塑料、仪器仪表、导航通讯设备等需依赖进口;三是研发能力薄弱,专业人才紧缺。
    而针对涌动的浙江“民企造船热”,省经贸委此前进行的一项调研认为,由于国内、国际造船市场需求旺盛,浙江一些民营造船企业急于扩大生产能力,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主要是低水平地扩大投资规模。这种生产方式的企业,不能适应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趋势,不仅将冲击正常的船舶生产秩序,且2到3年后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造船不像做衬衫,造船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将督促各地政府对此进行引导与调控。日前,杭州还正式成立了由中国船级社和意大利船级社合资组建的“意中海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其目的就是要为正在兴起的民营资本投资的中小船厂提供服务,利用各自优势提高中小型船厂建造质量以及提升执行国际公约、法规及规范的能力,将浙江制造的船舶更好地卖到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