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去年理财产品的发行量相当于储蓄存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今年还将加大理财产品的发行力度,理财产品发行量与储蓄存款增量将达1比1,以此进一步扩大中间业务,改变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差的现状。 这是该行上海市分行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的。
    据了解,部分银行对待理财产品,尤其是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认识,起初并不是如此。工行上海市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去年,该行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并未视作主打产品,发行量小,很多网点也不售,甚至只允许本行的VIP客户有限购买。建行有关人士也告诉记者,四大行以前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只是对经营品种的拾遗补缺,旨在阻拦体内储蓄分流到其他银行。同时,更不会大规模推出和发行,因为理财产品发行越多,数量越大,自己的储蓄也会因此分流。
    为何仅仅过了一年,银行就有如此大转变呢?业内人士分析说,工行此举是进行业务结构调整。理财产品可以带来中间业务收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这与工行年内在香港公开上市,改善赢利方式相关。因为,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多很高。
    在理财产品中,最受投资者欢迎的是保证收益型产品。据上海银监局上月发布的有关信息,截止2005年第4季度末,上海14家外资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账户余额为9.05亿美元,环比增长31%;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余额仅为0.84亿美元,环比减少22%,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可见,得到市场认可,受投资者欢迎的理财产品,首选保证收益型。然而,保证收益型产品却因受到监管政策的种种限制,让银行施不开手脚,难有大作为。
    一家国有银行上海市分行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说,从市场反应,投资者认可的角度而言,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最容易接受,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也喜欢,最不受欢迎的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因此,积极发展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是改善商业银行运营和赢利模式的当务之急。
    但是,现行的理财业务管理细则规定,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这就大大限制了银行拓展保证收益型产品的业务空间。对此有人士建议,根据市场变化和国际惯例,应尽快修改或废除保证收益型产品的个别管理细则,让商业银行自行承诺,并承担相应责任就行了。理财产品能否保本,有无风险,收益多少,这些本属市场的东西,还是让市场自己去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