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和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CCTV广告部联合主办的
“2006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于2006年3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年会从中国金融开放、货币政策走向、银行业改革、保险业走向、证券业走向、城市商业银行走向、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走向和外资金融进入等方面进行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吴晓灵: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大家牺牲休息的时间到这里参加论坛。2005年我们国家的经济、金融取得很好的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呈现出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中国有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目标,即GDP增长8%,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升3%左右。
2005年货币金融形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全年广义货币M2增长17.6%,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19%,贷款增长13%。贷款投向和期限结构优所改善。金融支持三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运行平稳,汇率有升有降,弹性逐渐增强。资本市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股市信心逐渐恢复。
2006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调控目标为16%,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利率、汇率的基本稳定。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当前国内外总体形势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2006年世界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4.3%左右,与2005年大体持平。世界贸易增长7.6%,略高于2005年。世界经济也面临发展不平衡,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潜在风险。但总的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
2006年,国内形势总体有利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大,投资、消费、出口均能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自主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增强,经济普查数据调整后,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更趋稳健,显示出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投资反弹的可能依然存在,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7%,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目前在建、新建和拟建规模仍然偏大。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会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开工,投资热情继续高涨、投资反弹压力依然较大,
二是资源价格调整的压力和产能过剩并存的局面,使物价走势面向上行和下行的双向的压力。特别是在能源、资源约束下,物价上升的趋势不容忽视,应该说在目前物价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正是我们调整能源和资源价格的有利的时机。公共服务类价格、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等,将带动生产成本的提高和整体物价的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消费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冲击,仍然需要进一步密切跟踪物价走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三是为了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应对产能过剩的矛盾,我们必须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但要对此过程中带来的就业问题和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是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压力,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倍受社会关注,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一些经济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逐步退出,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对于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货币金融政策应更加关注市场流动性过多的状况和疏通资金流通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金配置。
1.适度调控市场流动性,是人民银行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由于外汇资金的增加,各家银行通过结售汇业务获得了大量的人民币业务头寸,使人民银行系统具备了极大扩张能力,为调整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多种手段吸纳社会过多的流动性。2005年,全年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2.8万亿元,年末余额2.1万亿元,2006年前两个月,人民银行又发行央行票据8250亿元,2月末余额达到2.4万亿元。在社会融资渠道不畅,商业银行业务扩张受资本充足率约束较强的情况下,央行票据的发行是商业银行较好的投资选择。但在情况发生变化,如商业银行投资选择余地增加和贷款意愿增强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将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2004年至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资本充足率等硬性改革条件的要求,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更为审慎。2005年下半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来,银行贷款发放的能力和动力明显增强。在金融机构资产扩张的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加、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形势下,如何加强人民银行调控的主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和中性的同时,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的水平。大家看中央银行货币资金的送和紧,应该主要看调控目标,这是货币供应量M2是16的目标,还有年初制定的贷款投放总量的预测,如果这种预测目标没有发生改变,就不应该理解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有所改变。
中央银行怎么样达到这个调控目标呢?我们要注意观察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说它自由扩张的能力是中央银行要调控的操作目标。在这两个目标之间,中央银行利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说不牵涉到银根的总体松紧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样一个判断的标准。
2.在总量调控下,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是2006年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银行信贷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正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债券市场发展,依靠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加强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市场功能,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稳步扩大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进一步研究拓展企业在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和途径,力争适时推出新产品,推出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和经纪商制度,加强债券登记托管体系。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基金的发展,培育机构投资人,逐步扩大银行投资的基金公司的试点,完善服务公众的投资证券工具,促进储蓄向投资转换,为股市拓宽基金渠道。我想第二方面的工作,我的发言仅在人民银行的职权范围内能做出的事情提出措施,在此我呼吁其他的证券管理部门和企业债券的管理部门能够想市场之所想,为企业拓宽更多的直接融资的渠道,给市场以更多的自主权。
3.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外汇增长较快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目标。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反映,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上鼓励出口、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也要以政策调整来促进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是继续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解决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政策源头;二是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三是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稳妥推进对外投资,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汇率的灵活性有助于国际收支结构的调整,但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人民银行将调整外汇政策、释放合理需求、控制非正常外汇供给,为新的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实行资金流出入完整考虑。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增强,将为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研究推动并完善利率互换试点,进一步加强对远期利率协议的研究,适时开展远期利率协议试点工作,逐步推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和约的外币兑外币、人民币兑外币的衍生产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适应资金价格变化,学会运用衍生工具管理和控制风险,改变自身传统经营理念,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经营能力,逐步适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快融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在此我希望各个媒体不要过多地关注人民币升降的幅度,这是市场运作的结构。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的企业、我们的金融机构、我们的社会是否对资金价格的变动做好了准备。中央银行的稳健的、逐渐的汇率改革和利率改革是在为大家争取时间,是在为大家争取机会。今年年底金融业将对世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我们很多的市场机制必须要到位,因而我们的企业应该抓紧有限的时机,尽快地调整自己,让自己适应市场运行的变化,我希望我们的媒体能够在促进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个人,适应市场机制的变化上头多给予关注,不要过多地关注人民币汇率今天升了几个基本点,明天降了几个基本点。在市场供求为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正常的。
2006年宏观经济和政策将保持稳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灵活性将得到增强,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去年的良好发展势头。人民银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本货币政策的协调,增强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改进外汇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