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第一号提案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开出12道药方
医务人员薪酬可略高于公务员
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地位,坚决杜绝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收费挂钩
【本报讯】(记者余海蓉滕礼)继全国、省“两会”后,“看病贵”、“看病难”又成为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昨天,由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农工党深圳市委会联名提交的《关于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被编号为第20060001号提案。委员们直指当前医疗体制积弊,并提出了12条建议。
把脉医改十大“症结”
提案里,委员们指出了我市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十大问题:
一是医疗卫生改革的目的、指向、标准和尺度与实际社会效应相悖,改革步伐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等;
二是医疗机构过多地承担了社会职能,加上深圳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人口发展速度过快而医疗发展规划滞后,建设步伐延缓,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三是有关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卫生用品的市场化、商品化倾向有不断上扬的势头,与群众生活方式、医疗消费观念及其所能支付承受的限度相差太大;
四是现行的医疗服务逐步市场化模式、效益分配制度与管理漏洞等制约下的医疗、药品、器械的潜在效益理念,与医疗卫生事业原本具有的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宗旨相冲突;
五是医疗市场监管不力,流通渠道过长,交易环节繁冗,医药、器械和卫生用品的价格从生产起点到消费终端上涨几倍甚至数十倍;
六是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卫生用品生产、采购和流通过程中,执法不严,打击不力,奖罚不明,腐败现象一再滋生;
七是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标准化,同时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情况的过度医疗,患者权益受损,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八是卫生医疗机构的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资源浪费,收费标准不一,医德医风时有弊端,信誉出现危机;
九是医疗机构内部经济利益考评标准与医疗质量和服务精神之间脱节;
十是医疗立法、执法不能与时俱进,医疗事故举证倒置有失公正,假医假药屡禁不止,虚假医疗药品广告始终呈蔓延态势,严重分解和腐化着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均衡构建和健康发展。
委员开出12道“药方”
医改应该如何改?委员们在提案里针对“症结”开出了12道“药方”:
一、坚持政府主导,同时探索并实行管办剥离。
二、改革财政投入机制。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对医疗收费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为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医务人员的平均薪酬可略高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并通过合同聘任、实行岗位责任处罚等方式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构建分层次的配套医疗服务体系。要逐步形成小病和康复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或企业医疗室,大病进区属医院,疑难重危病人和重大手术患者在市属医院救治的三级分诊模式,实行病历和器械检验结果互认,加强检查检验结果的质量监测。
四、实行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公立医院建设步伐,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办医,适度引入竞争机制。
五、扩大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重要环节,建议对我市医保制度进行创新与调整。
六、完善传染病以及重大突发疫情的预警、救治、防疫和康复等社会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患者进行集中收治,立法规定所有传染病患者必须在传染病医院诊治。
七、继续关注妇女儿童健康问题。将妇幼保健工作延伸到社区,进一步推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活动的开展,对户籍妇女免费进行妇科病检查,鼓励和引导自愿婚检。
八、全面审定和调整我市现有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重点在宝安、龙岗加快市级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南山联合医院、西丽医院的改造和扩建步伐,积极筹建眼科、骨科、妇科、儿科、中医等专科医院,将专科医院建成高水平的医疗机构。
九、制定和完善与时俱进的医疗服务法律法规体系。
十、加强医疗卫生系统的内部管理。强调公立医院公益性地位,改革医务人员奖金分配办法,坚决杜绝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收费挂钩。建立深圳医生协会,倡导行业自律。
十一、完善医卫系统人才引进、培养、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十二、加强舆论导向,营造尊重医学发展规律的良好外部环境。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