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将近70万村支书,5年里,每年请一批支书到这里来看看。到我们华西来5天,食宿统统由华西来承担。我们打算500元一个人,1万人就是500万元,5年2500万元。这个钱我们花得值,如果说来5万个支部,有一半能够回去发展了,这个价值就无法估量了。 ”
本报记者李秀中发自江阴
“如果认为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就是搞新村,造新房子,那么原本生活还相对宽裕,居住还可以的村子,也会变得生活不宽裕了。我最怕这个。”3月7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老党委书记吴仁宝在接受《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专访时如是说,“现在没钱,借几十万元盖新房子,房子新了,生活不宽裕了。这不是矛盾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华西村无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好代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吴仁宝在思索,也在传授。
每天早上10点半,吴仁宝几乎都会为来华西村参观的客人讲解如何准确理解中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不仅如此,吴仁宝还准备从今年开始,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开办一个全国万名村支书培训班。村支书要丢掉两个包袱
“做一个支部书记,官最小,担子最重。督促他的人多。村官难当啊。”吴仁宝对记者感慨道,“但是,如果当好了也很好,老百姓都是你的保镖啊。”
从1958年开始担任支部书记,吴仁宝已经当了40多年的村官了。
“‘三农’问题喊了那么多年,没动真格。现在到了‘三农’问题解决的黄金时期。20年内,中国农村将有大变化。”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冯治教授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执行者、推动者,村支部、村支书的角色越发显得重要。
在华西村的发展经验中,有一条经验极为重要,那就是有好的村支书,好的村党组织。
除了每天对中央新农村政策的宣讲,吴仁宝和华西村同时考虑更大范围、更有针对性地培训更多的村支书。
“现在村支书要丢掉两个包袱,发展最慢的地方,有包袱;发展快的地方也有,他想一直保持先进。这也是包袱。”
吴仁宝说:“全国有将近70万村支书,5年里,每年请一批支书到这里来看看。到我们华西来5天,食宿统统由华西来承担。我们打算500元一个人,1万人就是 500 万元,5 年2500 万元。这个钱我们花得值,如果说来5万个支部,有一半能够回去发展了,这个价值就无法估量了。”
这可以看作是吴仁宝和他的村支书“黄埔军校”构想。
“吴仁宝这样的人呢,今后只会多不会少的。未来的村支书,不是跟我吴仁宝比。吴仁宝是过去的书记,还没有完全的国际化。今后千千万万的村支书,只会胜过吴仁宝,不会差于吴仁宝。”吴仁宝笑着说。治村的三个要点
“老书记很严格。1998年正月初二,村党委进行改选。当时有10多个人迟到15分钟,其中就有我和其他几个党委班子候选人,结果,老书记就将我们这些迟到者关在门外,并将我们从候选人名单中划掉。但那次选举,老书记得了全票,包括我们这些被关在门外的人都投了他的票。换届之后,党委班子开会时,老书记说我们也只能列席会议。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老书记又提名我们进入党委班子。”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华西钢铁公司副总经理程先敏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
现在村官往往抱怨农民越来越难以管理,村支部说话没有权威。对此,吴仁宝说:“做到三点,这个书记不会太差。”
“一是,开始就认定做村支书是长期行为,要想在这里做一辈子,要使这里的老百姓富起来,这是宗旨。如果不这样想,今天来做一个书记,做了三年想到镇上去、乡上去,做得不好也会讲好。这样的书记不要做。”
“第二点要听老百姓意见。当然,老百姓的意见不能全听,要考虑老百姓的要求是不是同法律相违反。符合法律,这样的话你才能听。”
“第三点要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有两条标准,一是上面各级组织要求你做的,二是老百姓要求你做的。做到了不是成绩,那是应该做的,做不到是缺点。”“这里的经验蛮难学的”
华西是新农村的榜样代表,那么,为参观者讲解,为村支书培训,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到华西学什么?华西村的发展是以农村工业化为道路的,那么建设新农村这条道路是否可以复制?
“到底什么是工业?到处搞工业,比如说农村,不一定要搞得这么大。开始养牧的,可以发展加工业;以前卖粮食的,能不能转化到其他产品上去,转化到畜和禽,这些都有条件办到。但不要都办厂,尤其是不要动不动都办大型的,化工、冶金,这样不客观。”
“西部很多农村找致富的路子,没基础、没技术,怎么办?”冯治说,“华西的具体做法不能学,华西的经验不能照搬。”
“学华西,江阴学了45年了。有个蔡和村,学我们一分五统,他们学了40年,现在真正学到华西村了,加入了华西,我这里的经验蛮难学的。”吴仁宝说,“华西怎么会发展起来的?就是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华西村的发展伴随着几十年的变革,而华西村一条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没变,而这保证了华西村发展到今天,尤其在分田到户和乡镇企业转制两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上。
“分田到户,华西没有分。我按照中央精神办,中央说‘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我判断,华西宜统。但是很多人不是这样理解,他们认为,谁分田到户谁就是先进,没有分田到户的就是僵化。”吴仁宝讲述着过往的发展脉络,“如果我做先进了,我就要分田到户。后来,又要向种田大户集中了,我们华西没有种田大户了,种田大户是先进了,我们又不先进了。再过几年又要‘三集中’了,我们华西是老集中、不先进了。如果华西要‘先进’,我们就没有今天。”
还有人不理解,华西为什么不转制。对此,吴仁宝解释道:“我是根据中央精神的两个毫不动摇,一是发展公有制毫不动摇,一是积极引导发展非公经济毫不动摇。如果我‘先进’了,厂里统统转制了,转制了可能也没有今天了。”
“所以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吴仁宝再次强调。“退下来以后主要干两件事”
吴仁宝现在的职位是村总办主任,负责村建工作,并监督集团公司。“新书记主要抓生产第一线,老书记更多管理‘后方’。”冯治告诉记者。
华西村从2001年开始逐步合并了周边16个村。以前0.96平方公里的华西变成30平方公里、近5万人的大华西。
“这16个村相比华西村,基础不太好,而且村民素质和老华西比是有些差距,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以老书记的威望,做群众工作很合适。另外,这16个村正在搞‘三集中’,居民集中区逐步向中心村集中,这些都需要老书记去协调。”冯治向记者介绍道。
每天早上6点,有时候甚至更早,吴仁宝就起床,坐着他的车牌为“苏B-D0001”的奔驰车,到村里和企业里转转。最近,由于被树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进行宣传,吴仁宝的时间安排更加紧了。各地记者、参观者纷至沓来。
但他基本的工作不会耽误。每天晚上准时收听6点半到7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纸和新闻摘要》;7点,他又接着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是他坚持了几十年一天不落的习惯。他说:“我看中央台节目有个好处,我不是等而是抢,要抢中央的信息。”
“抢”了信息的吴仁宝几乎在每天晚上,都会再召集党委班子召开村办会议,就生产经营上的问题进行交流。“这些会议使得矛盾能及时解决,不积累问题,不积累矛盾。”冯治说。
吴仁宝说:“我退下来以后主要干两件事,一是要关心村里如何贯彻执行党纪国法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要管好自家。” (责任编辑:魏喆) |